- 
            
            range()函数可以创建一个数列: >>> range(1, 101) [1, 2, 3, ..., 100] 请利用切片,取出: 1. 前10个数; 
 2. 3的倍数;
 3. 不大于50的5的倍数。L = range(1, 101) print L[0:10] print L[2::3] print L[4:50:5] 查看全部
- 
            
            Python内置了很多有用的函数,我们可以直接调用。要调用一个函数,需要知道函数的名称和参数,比如求绝对值的函数 abs,它接收一个参数。 可以直接从Python的官方网站查看文档: 也可以在交互式命令行通过 help(abs) 查看abs函数的帮助信息 查看全部
- 
            
            Python内置了很多有用的函数,我们可以直接调用。 要调用一个函数,需要知道函数的名称和参数,比如求绝对值的函数 abs,它接收一个参数。 可以直接从Python的官方网站查看文档: http://docs.python.org/2/library/functions.html#abs 也可以在交互式命令行通过 help(abs) 查看abs函数的帮助信息。 查看全部
- 
            
            s.add(3) s.remove(3) 查看全部
- 
            
            weekdays = set(['MON', 'TUE', 'WED', 'THU', 'FRI', 'SAT', 'SUN']) 查看全部
- 
            
            要避免嵌套结构的 if ... else ...,我们可以用 if ... 多个elif ... else ... 的结构,一次写完所有的规则: if age >= 18: print 'adult'elif age >= 6: print 'teenager'elif age >= 3: print 'kid'else: print 'baby' elif 意思就是 else if。这样一来,我们就写出了结构非常清晰的一系列条件判断。 查看全部
- 
            
            
 elif 意思就是 else if查看全部
- 
            
            单元素tuple必须加上额外的逗号。 t = ('Adam',) print t 查看全部
- 
            
            pop()方法总是删掉list的最后一个元素 pop( 几) 删除第几个元素 查看全部
- 
            
            append()总是把新的元素添加到 list 的尾部。 查看全部
- 
            
            L.insert(0, 'Paul') 的意思是,'Paul'将被添加到索引为 0 的位置上(也就是第一个),而原来索引为 0 的Adam同学,以及后面的所有同学,都自动向后移动一位。 查看全部
- 
            
            有的时候,一个 if ... else ... 还不够用。比如,根据年龄的划分: 条件1:18岁或以上:adult 条件2:6岁或以上:teenager 条件3:6岁以下:kid 我们可以用一个 if age >= 18 判断是否符合条件1,如果不符合,再通过一个 if 判断 age >= 6 来判断是否符合条件2,否则,执行条件3: if age >= 18: print 'adult'else: if age >= 6: print 'teenager' else: print 'kid' 这样写出来,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两层嵌套的 if ... else ... 语句。这个逻辑没有问题,但是,如果继续增加条件,比如3岁以下是 baby: if age >= 18: print 'adult'else: if age >= 6: print 'teenager' else: if age >= 3: print 'kid' else: print 'baby' 这种缩进只会越来越多,代码也会越来越难看。 要避免嵌套结构的 if ... else ...,我们可以用 if ... 多个elif ... else ... 的结构,一次写完所有的规则: if age >= 18: print 'adult'elif age >= 6: print 'teenager'elif age >= 3: print 'kid'else: print 'baby' elif 意思就是 else if。这样一来,我们就写出了结构非常清晰的一系列条件判断。 特别注意: 这一系列条件判断会从上到下依次判断,如果某个判断为 True,执行完对应的代码块,后面的条件判断就直接忽略,不再执行了。 查看全部
- 
            
            当 if 语句判断表达式的结果为 True 时,就会执行 if 包含的代码块: if age >= 18: print 'adult' 如果我们想判断年龄在18岁以下时,打印出 'teenager',怎么办? 方法是再写一个 if: if age < 18: print 'teenager' 或者用 not 运算: if not age >= 18: print 'teenager' 细心的同学可以发现,这两种条件判断是“非此即彼”的,要么符合条件1,要么符合条件2,因此,完全可以用一个 if ... else ... 语句把它们统一起来: if age >= 18: print 'adult' else: print 'teenager' 利用 if ... else ... 语句,我们可以根据条件表达式的值为 True 或者 False ,分别执行 if 代码块或者 else 代码块。 注意: else 后面有个“:”。 查看全部
- 
            
            计算机之所以能做很多自动化的任务,因为它可以自己做条件判断。 比如,输入用户年龄,根据年龄打印不同的内容,在Python程序中,可以用if语句实现: age = 20 if age >= 18: print 'your age is', age print 'adult' print 'END' 注意: Python代码的缩进规则。具有相同缩进的代码被视为代码块,上面的3,4行 print 语句就构成一个代码块(但不包括第5行的print)。如果 if 语句判断为 True,就会执行这个代码块。 缩进请严格按照Python的习惯写法:4个空格,不要使用Tab,更不要混合Tab和空格,否则很容易造成因为缩进引起的语法错误。 注意: if 语句后接表达式,然后用 :表示代码块开始。如果你在Python交互环境下敲代码,还要特别留意缩进,并且退出缩进需要多敲一行回车: >>> age = 20 >>> if age >= 18: ... print 'your age is', age ... print 'adult' ... your age is 20 adult 查看全部
- 
            
            前面我们看到了tuple一旦创建就不能修改。现在,我们来看一个“可变”的tuple: >>> t = ('a', 'b', ['A', 'B'])注意到 t 有 3 个元素:'a','b'和一个list:['A', 'B']。list作为一个整体是tuple的第3个元素。list对象可以通过 t[2] 拿到: >>> L = t[2] 然后,我们把list的两个元素改一改: >>> L[0] = 'X' >>> L[1] = 'Y' 再看看tuple的内容: >>> print t ('a', 'b', ['X', 'Y'])不是说tuple一旦定义后就不可变了吗?怎么现在又变了? 别急,我们先看看定义的时候tuple包含的3个元素: 当我们把list的元素'A'和'B'修改为'X'和'Y'后,tuple变为: 表面上看,tuple的元素确实变了,但其实变的不是 tuple 的元素,而是list的元素。 tuple一开始指向的list并没有改成别的list,所以,tuple所谓的“不变”是说,tuple的每个元素,指向永远不变。即指向'a',就不能改成指向'b',指向一个list,就不能改成指向其他对象,但指向的这个list本身是可变的! 理解了“指向不变”后,要创建一个内容也不变的tuple怎么做?那就必须保证tuple的每一个元素本身也不能变。 查看全部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