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CP/IP模型与OSI模型的比较 TCIP/IP是实际市场应用模型。 OSI是国际标准理论模型,具有通用性。查看全部
-
数据封装过程查看全部
-
应用层查看全部
-
TCP/IP三次握手查看全部
-
传输层查看全部
-
网际互联层查看全部
-
网络接口层查看全部
-
TCP/IP模型与OSI模型的对应关系查看全部
-
应用层: 1.使用的应用程序。 表示层: 1.对应用层数据进行编/解码。 会话层: 1.检测与处理数据。 传输层: 1.封装了端口号(源/目标的IP)。 2.端口号确定了计算机中的服务,计算机中有多个应用程序,而应用程序中有可能有多个服务,而有了端口才能够准确的定位目的地。 3.有TCP和UDP两种传输协议。 网络层: 1.封装了IP地址(源/目标的IP),负责公网传输。 2.负责了传输的选路。 数据链路层: 1.将数据与MAC地址(源/目标的MAC)封装成帧,负责局域网传输。 2.还可以对数据检测是否有误,并进行修正或请求重传处理。 物理层: 1.以比特流的形式对数据进行传输。查看全部
-
数据并不是直接传输的,而是经过多个路由传输,传输的选路由网络层负责的。查看全部
-
1.网络传输的最小数据单位是比特,传输的数据是二进制数据。 2.数据链路层中存储了计算机的MAC地址。 3.MAC地址负责局域网通信,IP地址负责外网通信。 4.IP地址在网络层的报文中封装。查看全部
-
上三层(应用、表示、会话层)是给用户提供服务的。 下四层(传输、网络、数据链路、物理层)是给网络数据的传输提供服务的。 换句话说,如果只使用到程序时,其实只用到了上三层,并不会使用到下四层。 而一旦使用到网络,就要用到下四层了。 总结:上三层主要是获取用户的数据,下四层物理层以上都是对数据进行封装,最后真正数据传输的是物理层。查看全部
-
现在流行的网络协议是TCP/IP四层模型,是在ISO/OSI七层模型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并做了优化。查看全部
-
OSI七层模型是由ISO组织开发的查看全部
-
网卡信息配置文件查看全部
举报
0/15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