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改UUID查看全部
-
网络接口层 (OSI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负责监视数据在主机和网络之间的交换
地址解析协议- ARP #数据链路层
在windows中采用arp-a 作用是把 IP 地址翻译成物理地址
物理地址是网卡物理地址 48位编码 使用16进制表示
网际互联层(网络层):解决主机到主机的通信问题。
有三个主要协议:网际协议(IP)、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GMP)、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ICMP:可以ping的IP地址
传输层:为应用层实体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功能,保证数据包的顺序传送及数据的完整性。
协议:传输层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TCP/IP面向连接,可靠协议 三次握手(比如网页、邮件)
UDP面向无连接,不可靠协议(比如qq)
应用层(OSI7层模型中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TCP/IP模型与OSI模型比较:
共同点:
都采用层次结构的概念;
都能够提供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通信服务机制
不同点:
1、前者是四层模型、后者是7层模型;
2、 对可靠性要求不同(前者更高)
3、OSI模型是在协议开发前设计的,具有通用性。而TCP/IP先有协议集然后建立模型,不适用于非tcp/ip网络。
4、实际市场应用不同,OSI是理论上的模型,而TCP/IP是实际上的国际标准
查看全部 -
物理层:设备之间的比特流的传输、物理接口、电气特性等
常见设备: 网线、网卡
电气特性:网线总共,8跟线。只有1、3、2、6四根线用来传输数据。现在的超五类接口还是这样
数据链路层:组帧,写入mac地址,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如果传错,可以要求数据包重传,可以进行数据修正);
网络层:写入ip地址(源ip、目的ip)、选择通路(选择路由节点)
传输层: 确认使用 TCP(可靠)或UDP(不可靠)协议,采用相对的协议,设置对应的端口号;端口号用来确定计算机提供的服务。
网页端口:80
邮件端口:25/110
文件传输端口:21
会话层:判断是否需要传输
表示层:将内容进行加密和编译(编译成统一标准的编码)
应用层:用户接口,采用何种工具(应用)
查看全部 -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OSI:开放系统互联模型
IOS:互联网操作系统,是思科公司为其网络设备开发的操作维护系统。
osi七层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MAC地址负责局域网通信,ip地址负责外网通信
帧里面保存的是真实网卡的地址
TCP/IP四层模型实在ISO/OSI七层模型智商做了优化
越上层越靠近用户,分层的目的是便于管理
七层模型中前三层为上层,后四层为下层。 上层是为用户所提供 ,下层是传输数据,但主要传输数据还是物理层 其余是写入对应的传输信息
数据的传输 是从 上层到下层 接受则是下层到上层。
查看全部 -
ios:思科操作系统查看全部
-
抓包命令 对eth0 21端口进行抓包
tcpdump -i eth0 -nnX port 21
路由跟踪
traceroute 网站
查看全部 -
如果是复制的虚拟机就要修改新建的不用
修改UUID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删除MAC地址行
rm -rf /etc/udev/rules.d/70-persistent-net.rules#删除网卡和MAC地址绑定文件
然后重启系统reboot
查看全部 -
SSH命令
查看全部 -
非对称加密算法(安全性高)
加密时需要A的公钥,B的公钥!
解锁时需要B的私钥和密码
查看全部 -
对称加密算法(常见的)
查看全部 -
抓包命令 tcpdump
查看全部 -
下载命令。
查看全部 -
traceroute 可用来探测网络故障的节点位置
查看全部 -
telnet 探测对方端口是否开启
查看全部 -
ping命令
查看全部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