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卡配置文件在/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路径下,文件名为ifcfg-网卡名
查看全部 -
centos7以后网络配置使用nmtui命令,setup工具已不具备网络配置功能
查看全部 -
hosts文件在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下,静态域名解析
查看全部 -
TCP/IP和OSI不同:
osi具有通用性,tcp/ip不适用非tcp/ip网络
查看全部 -
数据封装解封装过程
查看全部 -
数据链路层有一个ARP协议,可以翻译IP地址为物理地址MAC(网卡地址),
另外,局域网内的通信使用IP地址转为MAC地址进行通信,tip(交换机会记录网卡物理地址,所以这就是为啥你的同一个局域网IP不变的原因)
跨网段(互联网通信)就是用IP地址了
查看全部 -
TCP/IP模型:
应用层,相当于osi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负责交互编码解码等操作。
传输层,相当于osi传输层,负责写入源端口和目标端口。
网际互联层,相当于osi传输层,负责源IP 和目标IP写入,和错误处理
网络接口层。相当于osi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负责具体传输数据。
查看全部 -
osi七层框架;
记得传输层可以控制流量
应用层:提供用户输入输出服务,交互
表示层:可以对数据解码编码
会话层:进行判断,是否要进行网络传输还是本地保存(如果需要网络传输,那么数据发送到传输层,否则不进行下一层操作)
传输层:对数据写入传输协议和源发送端口合目标接收端口(比如邮箱为25(发送端口) 110(接收端口)),数据给网络层
网络层:继续写入自身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从上层数据获取,就比如应用层输入的发送给某个邮箱),数据给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写入源mac地址和目标mac地址
物理层:负责具体传送到目标
之后目标进行向上层传输数据,数据链路层对数据校准,等等等等,值得一提的是 到了表示层进行解码,然后就变成数据了比如说一个MP3文件。
查看全部 -
网卡信息文件内容相关说明: 1、大小写敏感:左侧名称都为大写,右侧值都是小写 2、若自动获取IP,必须局域网内有DHCP服务器存在(dhcp:自动获取,none和static:不自动获取)。若指定自动获取IP,则只写标蓝色的几行即可,标黑色的行可以省略。 3、Redhat6或centOS6以后的操作系统,ONBOOT默认是no。因此,若用setup工具修改了IP地址,则记着ONBOOT需要改为yes,否则使用ifconfig查看时,看不到对应的eth0网卡。 4、uuid是唯一识别码,当克隆机器后,每台机器的uuid都一样,会造成每台机器都无法上网,需要修改一下。
主机名文件信息说明: vi /etc/sysconfig/network
查看全部 -
1、ifconfig:临时配置IP地址(测试时使用),而且可以查看ip地址;(查看当前网络状态) windows :ipconfig 2、setup:永久配置IP地址。 REDHAT公司自己开发的工具; 3、修改网络配置文件; 4、图形界面配置IP地址;(NO 服务器) 5、loopback 127.0.0.0 6、eth0 第一块网卡 7、ifconfig eth0 192.168.254.200 netmask 255.255.255.0 8、setup:远程工具
liunx配置ip地址:ifconfig eth0 192.168.1.22 netmask 255.255.255.0 ubuntu配置ip地址:sudo ifconfig eth0 192.168.1.22 netmask 255.255.255.0 配置完成重启: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最简单的liunx配合命令:setup
查看全部 -
没有查看全部
-
网卡信息文件
查看全部 -
电视的 副 副的人个查看全部 -
IP地址配置方法
查看全部 -
DNS查询过程
查看全部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