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际互联层:网路层 IP(网际协议) IGMP(互联网组管理协议) ICMP(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 ICMP 协议(ping 192.168.0.1 )查看全部
-
网络接入层与OSI参考模型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相对应。他负责监视数据在主机和网络之间的交换。 事实上,TCP/IP 本身并未定义该层的协议,而由参与互联的各网络使用自己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 然后与TCP/IP的网路接入层进行连接。 地址解析协议(ARP)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ARP协议:地址解析协议 ARP -a 把IP地址解析成物理网卡地址(物理地址) 交换机:只能识别物理地址,不认识IP地址 交换机工作:启动后,记录连接端口网线网卡的物理地址查看全部
-
Tcp/IP 四层模型 应用层: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针对用户的协议) 传输层:传输层(源端口、目的端口、 差错校验) 网际互联层:网路层(确定IP地址编码:源IP 目的IP) 网路接口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Mac地址编码,实际数据传递)查看全部
-
数据传递过程:从上层传递到下层(应——物——物)接收时:从下层传递到上层(物-应)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用来对用户提供服务 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对实际的数据传递提供服务。 物理层:bit(传输单位) 数据链路层:帧(Mac地址,网卡的硬件地址用来局域网的地址) 网路层:报文(IP地址,公网通信) 传输层:段(传输数据数据单位) 物理层:负责数据的传递:1326 线传递数据:网线网卡(设备间的比特流传输,物理接口、电气特性) 数据链路层:(写入mac 地址)成帧 用Mac地址访问媒介,错误检查与修正(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技术) 网路层:写入IP地址(提供逻辑地址,选路)(确定IP地址) 传输层:可靠与不可靠的传输、传递前的错误检测,流控(确定端口号) 会话层:对应用会话的管理、同步 表示层:数据的表现形式、特定功能的实现。(ASCII 译英文 GB2312译汉语) 应用层:用户接口查看全部
-
ois光学防抖查看全部
-
网关作用查看全部
-
DNS查询过程查看全部
-
三级域名是申请完二级域名后自己规划的查看全部
-
hosts 文件是做静态 IP 和域名对应查看全部
-
常见端口号查看全部
-
10000以内端口,基本上是系统常用的端口,所以一般自己的应用使用10000以上的端口查看全部
-
私有 ip 不能直接访问公网,后者被公网访问查看全部
-
ip分类查看全部
-
UUID 唯一识别码 复制虚拟机能否上网的关键查看全部
-
数据封装过程查看全部
举报
0/15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