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aseAdapter类
【1.Android中有时候需要显示稍微复制的界面时,就需要定义一个Adapter类,而此时的Adapter类就要继承BaseAdapter;2.BaseAdapter就Android应用程序中经常用到的基础数据适配器,它的主要用途是将一组数据传到像ListView、Spinner、Gallery及GridView等UI显示组件。
3.BaseAdapter是实现了ListAdapter和SpinnerAdapter两个接口,当然它也可以直接给ListView和Spinner等UI组件直接提供数据。】
2. BaseAdapter中getView()里的3个参数
[代码]xml代码:
public View getView(int position,View converView,ViewGroup parent){
  //省略。。
}int position位置,一般BaseAdapter都是很多类型一样的数据展示在界面,该属性是判断显示在界面上的是第几个,通过position在BaseAdapter自定义的数组或者集合中取值。并展示在界面上。 View converView 展示在界面上的一个item。因为手机屏幕就那么大,所以一次展示给用户看见的内容是固定的,如果你List中有1000条数据,不应该new1000个converView,那样内存肯定不足,应该学会控件重用,滑出屏幕的converView就在下面新进来的item中重新使用,只是修改下他展示的值。
[代码]xml代码:代码如下:
View v = null;
		if (convertView == null) {
			v = LayoutInflater.from(context).inflate(
					R.layout.adapter__item, parent, false);
			Holder vh = new Holder();
			vh.text = (TextView) v.findViewById(R.id.text1);
			v.setTag(vh);
		} else {
			v = convertView;
		}
		Holder vh = (Holder) v.getTag();
		vh.text.setText(data[position]);
		return v; ViewGroup parent 这个属性是加载xml视图时使用。inflate(R.layout.adapter__item, parent, false);确定他父控件,减少宽高的测算
3.BaseAdapter类设计的getItem()和getItemID()中的两个方法:
getItem()返回的是该对象本身
getItemID()返回的是该对象的索引
2.Context类:
Context字面意思是上下文,位于framework package的Android.content.Context中,其实该类为LONG型,类似Win32中的Handle句柄。很多方法需要通过 Context才能识别调用者的实例:比如说Toast的第一个参数就是Context,一般在Activity中我们直接用this代替,代表调用者的实例为Activity,而到了一个button的onClick(View view)等方法时,我们用this时就会报错,所以我们可能使用ActivityName.this来解决,主要原因是因为实现Context的类主要有Android特有的几个模型,Activity以及Service。
Context提供了关于应用环境全局信息的接口。它是一个抽象类,它的执行被Android系统所提供。它允许获取以应用为特征的资源和类型。同时启动应用级的操作,如启动Activity,broadcasting和接收intents。
3.Cursor类:
Cursor理解成 Ado.net 中的数据集合相当于dataReader。
关于 Cursor
在你理解和使用 Android Cursor 的时候你必须先知道关于 Cursor 的几件事情:
- Cursor 是每行的集合。 
- 使用 moveToFirst() 定位第一行。 
- 你必须知道每一列的名称。 
- 你必须知道每一列的数据类型。 
- Cursor 是一个随机的数据源。 
- 所有的数据都是通过下标取得。 
关于 Cursor 的重要方法:
- close() 
 关闭游标,释放资源
- copyStringToBuffer(int columnIndex, CharArrayBuffer buffer) 
 在缓冲区中检索请求的列的文本,将将其存储
- getColumnCount() 
 返回所有列的总数
- getColumnIndex(String columnName) 
 返回指定列的名称,如果不存在返回-1
- getColumnIndexOrThrow(String columnName) 
 从零开始返回指定列名称,如果不存在将抛出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异常。
- getColumnName(int columnIndex) 
 从给定的索引返回列名
- getColumnNames() 
 返回一个字符串数组的列名
- getCount() 
 返回Cursor 中的行数
- moveToFirst() 
 移动光标到第一行
- moveToLast() 
 移动光标到最后一行
- moveToNext() 
 移动光标到下一行
- moveToPosition(int position) 
 移动光标到一个绝对的位置
- moveToPrevious() 
 移动光标到上一行
下面来看看一小段代码:
[代码]xml代码:
if (cur.moveToFirst() == false)
{
//为空的Cursor
return;
}访问 Cursor 的下标获得其中的数据
[代码]xml代码:
while(cur.moveToNext())
{
//光标移动成功
//把数据取出
}当cur.moveToNext() 为假时将跳出循环,即 Cursor 数据循环完毕。
如果你喜欢用 for 循环而不想用While 循环可以使用Google 提供的几下方法:
- isBeforeFirst() 
 返回游标是否指向之前第一行的位置
- isAfterLast() 
 返回游标是否指向第最后一行的位置
- isClosed() 
 如果返回 true 即表示该游戏标己关闭
- Tip:在Android 查询数据是通过Cursor 类来实现的。当我们使用 SQLiteDatabase.query()方法时,就会得到Cursor对象, Cursor所指向的就是每一条数据。结合ADO.net 的知识可能好理解一点。 - Cursor 位于 android.database.Cursor类,可见出它的设计是基于数据库服务产生的。 
共同学习,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加载中...
作者其他优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