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账号安全,请及时绑定邮箱和手机立即绑定

AI语音产品实习复盘

标签:
产品

2018年7月2日-10月27日,我在国内一家做新能源汽车的初创公司——小鹏汽车实习,做智能车载领域的产品实习生。这篇复盘文章写于国庆期间,希望达到以下目的:

  1. 总结这四个月来的努力工作,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2. 给学生朋友们提供一点点经验和血泪教训;

  3. 输出干货,自己给自己背书;

我希望这篇文章不只是一二三罗列自己的收获,而是能够分享自己最初对于这份实习的期待与设想,实习中是如何做、如何踩坑的,最后的收获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我希望呈现的是过程,是对待实习、对待工作的一种思路,所以有些地方难免啰嗦,望大家原谅。

一、背景介绍

1. 我的AI入门路

  • 首先:零AI基础,非计算机、理工科专业;无互联网实习经历

  • 2018年3月初开始看AI相关的文章,3月中加入@黄钊hanniman发起的“AI产品经理大本营”,之后保持每天看一两篇文章,但没有整理输出。

  • 4月中到6月开始入门python,同时在Udacity上面学习人工智能入门课程,看了人工智能相关的三本书,发现了一个大大的世界。

  • 6月初开始萌生找一份AI相关暑期实习的想法,运气爆棚恰好就让我碰到了!6月中投递简历,月底收到offer,7月初入职。

  • 7月到9月,实习期间依旧保持每日文章输入,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做像相应输出;阅读《结网》、《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漫谈人工智能》、《语音用户界面设计:对话式体验设计原则》5本书。但python和Udacity的课程就暂停学习了。

2. 实习团队介绍

之所以有这一部分的介绍是因为不同团队、不同领导风格不同,以下提及的个人经验不一定适用于全部场景,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取舍。

  • boss:非常nice的一名产品经理,风格随性自由。

  • 带人方式:希望根据实习生的兴趣方向安排工作——虽然JD上偏对话设计,但我面试以及入职后直言自己希望更偏向产品方向,所以实际工作也是产品方向;

  • 耐心:不会因为完成情况不好就指责——所以工作中只要遇到困难我敢于立马沟通,也敢拿着只有1/5完成度的东西先过一遍确保大方向没错,事实证明这也是解决问题最高效的方式;

  • 放权,没有边界概念:很快就把一些很重要的工作交给实习生做——所以实习中我可以放心大胆的询问他各种产品经理工作的问题,以及周围同事的工作内容

  • 好奇心强,同时乐于分享——于是能跟boss交流很多生活中的思考,交流各种工具的使用tips~

  • 团队:年轻化,无等级概念,全部人对实习生都很nice!

二、【why】——目的与动机

webp

黄金思维圈

自从了解到黄金思维圈这一概念,我都要求自己在做重大决定时用这一思维指导自己的决策。“黄金思维圈”将思考分为三个层面:1.what:事情的表象,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2.how:如何去做这件事;3.why:做事情的理念或目的。“黄金思维圈”主张先从why开始思考,也就是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而不是从what开始思考。

在我看来,做一件事的理念、动机决定了我会怎样去做这件事;决定了我愿意为这件事情付出多少放弃什么;决定我是否能享受行动的过程;决定了如果遇到困难我是否能坚持;决定了如果失败我是否会后悔。关于why的思考可以很简短,甚至两秒钟就能完成,但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那于我而言,找AIPM实习有以下几个目的:

  1. 核心目的:确定是否要把AI作为自己的求职方向;

  2. 实战知识积累,为接下来找工作铺路

  3. 其他附带目的:完成学院要求的实习任务。

三、【how】——具体行动措施

由目的出发,达成以上目的最直接、最高效的方式就是找一份AI方向的实习,零距离实战去体验去感受。考虑到自己无任何技术背景,只能从非技术岗入手,而非技术岗中离AI终端产品最近的就是产品经理。于是确定最终的行动目标就是:通过一份人工智能产品经理(AIPM)的实习来积累实战知识,同时决定是否要把它作为自己的求职方向

具体到行动措施层面,我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

  1. 先找到一份实习(当时还没定细分方向,语音、计算机视觉等暂时无偏好)

  2. 实习中深挖AIPM工作内容的方方面面,思考是否和自己的求职意愿match

  • AI通识:了解行业现状、现阶段应用、技术边界、各公司优势和布局等;

  • AIPM:日常工作内容;AIPM能力素质要求,如何培养;AIPM上升路径与渠道;

  • 团队职责分工:工作中需要对接哪些人,他们的工作内容是什么,职责边界在哪里;

  1. 积累实操知识,修炼实操技能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熟悉并掌握各类工具的使用——xmind、Axure、visio、墨刀……

  • 梳理工作内容,资源渠道总结,方法归纳;

  • 记录并复盘每天的工作成果,梳理工作上下游对接情况;

  • ask why:完成、做好的基础上追问为何这样做,进而从目的出发思考怎样能够更好的实现,对过程进行优化;

  1. 主动沟通,和boss、同事保持开放、友好的关系

四、【what】——实际行动和成果

1. 找实习——用心+主动do more

找实习的时候我真的是非常幸运了,简历投递到笔试都是通过邮箱。邮箱和网申不同,网申多是填空,把能够体现自己能力的东西一点点填上去,顶多添加附件把自己的作品传上去。邮箱却留给应聘者很多的发挥空间,附件自然是简历+作品不必说,但邮件正文是很多人忽略的地方,很可能几句话就打发了。那我就可以抓住这一点,通过一些非常取巧的方式给自己加分。

a) 简历邮件正文:呈现简历和个人作品中无法直接传递的关键信息

  • 基本信息简单介绍,为什么想要应聘该职位;

  • 对于该职位的理解;

  • 为什么自己能够match该职位;

比如我的这份实习,JD如下:

webp

岗位JD

我的邮件正文是这样的:

webp

邮件正文自荐

当然,这个还是要看运气的,可能某些hr就不喜欢这样的;我当时咨询职业生涯规划导师柏利平老师的时候她是不建议我这样做的,觉得啰嗦、废话。但我还是这样写了,又恰好碰到不反感这一套的hr和boss,蛮幸运的~

【血泪教训】简历、个人作品等附件要传pdf,不要传word,以免出现格式错乱等问题。这里我犯了大忌,可能当时脑子进水了!

b) 笔试:答题之外呈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问题的延申学习与思考

这份实习的笔试也比较随性,直接邮件发来笔试题目:

webp

笔试题目

邮件笔试,现在应该很少有了,这对于应聘者来说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开放环境,我可以上网搜集足够多的资料之后再来做答;同时随之而来的劣势就是别人也可以先学习再回答,你的答案很难出彩。

我当时应对这份笔试的思路是:

  1. 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多维度思考并给出答案;

  2. 答题逻辑清晰,呈现解决问题的思路;

  3. 跳出题目,思考考官想考察什么,尽量在回答过程中体现相应的能力;

  4. 对问题的延申学习和思考,做简要呈现(是亮点但同时也有风险,有跑题的嫌疑,所以简单呈现点到即止。比如下面针对问题一,延申总结了我观察到的语音助手命名规律。)

基于以上,我的回答是这样的:

webp

webp

我的笔试回答

c) 面试:真诚

当时面试时候没问太多技术以及工作方面的内容,主要是针对简历上的内容,然后问了一些个人以后的职业规划、对实习的想法之类的问题,真诚就好,彼此match最重要~

2. 实习中——主动发现、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

实习中的态度、做事方法、复盘总结等等,上面【how】的部分已简要提及,同时网络上实习经验帖也都会有详细的讲解,就不赘述。下面仅分享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部分——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并用我在实习中的一个小事例辅以说明。

当然,前提是要有强烈的好奇心,需要在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主动think more!我所理解的好奇心不只是对新兴事物有兴趣,想去了解一下,而是细分为以下三个方面或者说步骤:

  • 敏锐捕捉问题,不放过任何一个自己不了解但却值得深究的东西;

  • 脑子里跑满了问号,问号引爆出新的问号

  • 探索,不让问号止于问号

第一点强调的是敏感度,不止对新事物保持敏感,对平日里司空见惯的旧事物也要多停留一小会儿,尝试用全新的多元的视角去看待,对事物保持敏锐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问题;第二点强调的是调将一个问题延申出去,建立同一事物不同角度、内涵与外延以及不同事物之间的链接,进而连锁反应引爆出更多的问题,对应的就是提出问题;第三点很好理解,就是要通过深入探索尝试去理解问题的本质,对应分析并解决问题。

a) 发现问题:敏锐捕捉“不对劲”的感觉

当然,说起来容易,但却总是碰到很多坑,比如敏锐捕捉问题:

  1. 我就真的不知道有问题;

  2. 隐约感觉不对劲,但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3. 感觉哪哪儿都是问题,乱糟糟的理不清;

举个例子就是我在对用户语音数据进行意图标注的时候,boss曾说实在无意义咿咿啊啊不知道标哪儿的可以直接跳过。那遇到“音量风量大一点”、“调空调”、“打开微信”(无对应功能)这种既不能算闲聊又不能对应某个意图标签的应该怎么办呢?

“真的不知道有问题”的人就会:跳过吧,反正没有标签对应!然后岁月静好,对应不上已有标签的就跳过。这类是比较危险的,因为永远“放问题一马”,就永远也发现不了问题。或许多停留几秒钟,培养质疑自己的习惯,是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

2和3就是我经常犯的毛病啦!但分享我的一个方法就是我会记下让自己“感觉不对劲”和“乱糟糟理不清”的东西****,相信量的积累会带来质变,总会指引我发现问题。那记着记着呢,我就发现这些“没办法”标注的用户说法还蛮多的,然而这就是真实的用户数据呀,一定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于是问题就产生了:有一部分用户说法没有意图标签与之对应,怎么办呢?

b) 提出问题:问题脑暴新问题

“我发现有一部分用户说法没有意图标签与之对应,要怎么办呢?”这样就算是提出问题了吗?Maybe not。提问不仅是表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之后加上why或者怎么办呢?还应包含进一步的思考和提问。

比如沿着最初是的问题延申思考一下,“有一部分用户说法”:是哪一部分呢?他们有什么规律呢?“没有意图标签与之对应”:是因为用户说法太泛?还是少了某个意图标签?当然还可以跳出标注本身思考:这部分数据跳过不标注会怎样?标注用户意图有什么用呢?意图识别率到底是衡量什么的指标?用户这么说的时候我们的语音助手是怎么回的呢?语音助手理解的用户意图是什么?这么对其他语音助手说他们会怎样回应……

通过“问号引爆出新的问号”的方式,很快就能发现或许可以这样问:“用户说法里面有一些我们的意图标签没有覆盖到,目前遇到有一类是我们还不支持的,另一类是知道用户想让助手完成某个任务,但不知道具体意图是什么,比如“调空调”,是否要新增意图标签呢?”虽然还有改进的空间,但比起最开始的问法,已经好多了。

问题延申出新问题,其实是对问题进行多维度思考的过程,尝试找出表象之下更深层次的问题。对于如何由一个问号引爆出更多的问号,我总结归纳了一下大家的方法,或许可以从以下方向进行思考:

  • 第一类问题:简单粗暴,现象+why

  • 第二类问题:探索第一类问题时发现新知识,产生新的why

  • 延申方向1:横向对比找不同——相似的一类事物之间有什么异同点;

  • 延申方向2:纵向延申寻关联——是否存在前置知识和假设,上下游各连接着什么,各自的需求是什么,如何满足;

  • 延申方向3:跳出局部看整体——这个东西在整体中是怎样的地位和作用,跟其他部分如何协作,如何使整体效用最大;

  • 延申方向4:思考内涵与外延——这个东西本质和底层逻辑是什么,可以建立怎样的思考框架;以及是否可以延申出去,应用于其他领域;

  • 延申方向5:拉长时间看未来——不同处理方式会带来哪些不同的结果,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会产生怎样的可能性;

  • 延申方向6:简化问题口语化——强调内化,如何更形象化地理解,能否有更简单明了的方式跟别人讲清楚这件事情。

ps:其实这是一个非常tough的过程,很容易就偷懒不去想了,感谢我实习的boss总是在我各种“简单粗暴”的提问之后逼问一句:“你觉得呢?”有人push真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了。

c) 分析与解决问题:“不let it go”就解决了一半的问题

其实相对于前两步,我会觉得这部分相对简单,照着上面的问题清单,一个个解决掉,归纳整理,总结思考,离最终的解决方案也就不远了。分享以下几点:

  1. 探索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直接问boss、问旁边的开发小哥哥、Google别人的解答、自己去体验去尝试……Anyway,一个大的基本原则是:一定不要let it go!!!有健忘症的要么立马去解决掉要么拿张大大的便利贴写下来贴在电脑上~

  2. 遇到困难实在进行不下去了请立刻马上寻求帮助,胆子大一点脸皮厚一点,或许boss一句话就会立刻柳暗花明又一村。虽然上面我们说到尽量避免“简单粗暴”的提问,但这种情况下,问错一定要比自己硬撑着不问强

  3. 解决方案最好要针对问题本质,切忌治标不治本:比如上述例子中,分析到最后会发现问题的本质不是少了这个意图标签少了那个意图标签,而是我们的意图标签设定不符合MECE原则;那对应的解决方案也就不是针对遗漏说法添加某个标签就好,而是重新审视、调整整个标签体系,做到“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4. 【血泪教训】每解决掉一个问题,一定要简单****整理****一下,即使真的没有时间,也一定用几秒钟的时间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资源链接记下来****!千万不要以“好多事情啊这个先缓缓”、“等我思考多一点再整理”、“这个好像跟正在做的事情关系也不大”为由“懒”那么一下,恶果就是半个月后对于这些问题只是粗略知道答案,但不成体系,没有落笔成文字;甚至再整理时需要重新搜索返工;

d) 意外的惊喜

大家或许会发现上述【what】-实习中板块,abc点都讲完了,但却还未提及关于如何确定是否把AI PM作为求职方向以及打磨实操技能的实际行动。

是的!实习中我甚至忘掉了这件事情,因为每天脑海中都跳跃着一个更比一个大的问号,解决掉这些问号都占据了全部的工作时光。

但再一想啊,能激发起我如此大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这件事怎样都值得做;我都如此全情投入了,技能怎么可能不up up up呢?

3. 实习后——复盘+keep learning

复盘的过程有3个重点:

  • 全局性回顾:梳理所做事情与成果、渠道资源的梳理、方法的总结归纳;

  • 旨在对未来类似事情有借鉴意义,因此改进与优化方向的反思很重要;

  • 提炼亮点:把相对来说更感兴趣同时收获更大的点提炼出来,继续强化学习使其成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建立个人品牌。

然后!实习结束只是起点,在确定职业方向后,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最后的最后,要感谢实习boss思云这三个月来的包容与指导;感谢语音团队各位大大们的提携~



作者:趙00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e700c2c41d50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TA 点赞

若觉得本文不错,就分享一下吧!

评论

作者其他优质文章

正在加载中
  • 推荐
  • 评论
  • 收藏
  • 共同学习,写下你的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赞赏金额会直接到老师账户
支付方式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今天注册有机会得

100积分直接送

付费专栏免费学

大额优惠券免费领

立即参与 放弃机会
意见反馈 帮助中心 APP下载
官方微信

举报

0/15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