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账号安全,请及时绑定邮箱和手机立即绑定

在腾讯实习一年,我学到了什么

标签:
职场生活

去年大概也是这个时候,我有幸拿到了去腾讯实习的offer。

6月底,我欣然前去,到现在刚好一年时间,马上要回学校了,我觉得该写点什么,因为这是一个很特殊的时间点,我站在学校和社会的交界处,对校园生活保持着最鲜活的记忆,对社会的法则又有了初步的认识,此刻的处境以后不会再有了,所以记录下来是最好的选择。

另一方面,我觉得自己读过很多有用的书,我很感谢作者能分享他们的“人生经验”,所以我希望自己也能输出一些知识,创造一些价值
<!--more-->

要有一线视野

在我面试的时候,面试官曾问我为什么想去深圳,我说在二线城市待久了会觉得视野变得狭窄,所以我很希望去大城市。或许有的人不喜欢大城市那种快节奏的生活,我觉得这是个人的选择,但对于那些还没有找工作的学弟学妹们,我强烈建议你们去多了解外面的世界。

在到深圳的第二天,我和同学一起参观深圳大学,我跟他说:“你看深大,抬头就能看见腾讯和百度的大楼矗立在那,而我呢,到了快要找工作的时候才对BAT开始有所了解,在大连理工看不到一座像这样的大楼,我大学三年去过最有名的IT企业可能是东软了。”

这是环境使然,但也真实暴露了一个问题,在真正找工作之前,我们被大工的那一丁点优越感麻痹了,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都没有去真正认识外面的世界,当找工作的压力骤然而至才措手不及。

我有时候能感受到,秋招过后一些没找到满意工作的同非常焦虑。正好我在深圳也认识一个同学,他原本打算考研,可是没考上,今年年初又在做毕业设计,一直没找工作,可是一脸淡定,大概5月左右找了一个平均水平的工作,他说先做一年,不满意再换。

我能明显感受到两个学校不同的就业氛围,在大连,一次优质的面试机会并不那么容易得到,但在深圳,只要你努力,真的有很多。可是很多同学的信息圈子就拘囿在一个很小的范围,看不到更多的机会,因而产生不必要的焦虑。

所以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外面的世界,保持危机感,即使我们抬头仍看不到百度腾讯的大楼,但至少能看见努力的方向。

转变思维模式

从校园到职场,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转变就是思维模式的转变。个人体会较深的有两点:

要从过程导向变为结果导向

并不是说过程不重要,而是我们需要用结果来说明问题。比如有一个任务需要你解决,你可以花三天到五天仔细地研究问题的背景和相关知识,然后花两天解决。这样看起来自己也会收获很多,但是在快节奏的互联网行业,很多问题等不了一个星期的,或许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它的意义已经大打折扣了。

根据我的经验,建议尽早给出问题的初步结论,然后自己花时间去补充相关知识。学生时代的思维驱使我们注重过程,因为我们可以从中获益良多,但在职场,我们领工资就要产出价值,自己的成长当然重要,但如果过于占用工作时间,不仅会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也有悖契约精神。

要从自我导向变为团队导向

在学生时代,虽然有什么班级、寝室的存在,但我们本质还是一个独立的单位,我们的学习不会影响别人的学习,我们考试的结果不会影响别人考试的结果,我们更关注的是个人的成长,但步入职场,我们再也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了,以一个程序员为例,他需要和产品人员对需求,和测试人员对质量,等等。

每个人的工作都会彼此影响,我们不再是独立存在的,在给自己制定计划时也要想想别人的进度,要融入到团队中。

正视理想与现实落差

从学校到社会,我们的工作总会和我们想象的有些差距,就好像我们当初填志愿时对专业的期望和实际的落差一样。我是计算机专业的,我以自己的经历为例谈谈。

来之前,我觉得我自己要去一个很伟大的地方,每天做着影响亿万用户的工作,和一群像Milo Yip那样厉害的程序员一起工作,吃饭的时候谈论着Vim和Emacs谁才是最高效的代码编辑器,又或者AI技术在2018的新方向......

然而现实却给了我响亮的一巴掌,自己写几个Demo的那点三脚猫功夫和公司的业务能力要求差了十万八千里,大家也不像Milo那样在知乎拥有众多粉丝,吃饭的时候似乎更关心深圳的房价和股票的涨跌。

其实,与其说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不如说是心理学上的“幸存者偏差”。在来腾讯之前,Milo是我能了解到的极少的腾讯程序员,微信和QQ是接触最多的腾讯系产品,等等。

显然,用极端的样本来估计整体的平均水平是及其错误的。不能期望每一个程序员都是Milo,也不能指望每款产品都像微信QQ那样成功。希望每一个遇到这种落差的同学都能冷静对待,好好反思。

一方面,腾讯确实有很多优秀的程序员,但让每个人都去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去经营诸如知乎之类的账号显然不现实,另一方面,程序员不等于代码机器,房价物价这些直接关系到生活品质的东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本就应该更加关心。

在象牙塔里,我对于生活还是缺乏最直接、最切实的体会,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大概也就是学校到社会的距离吧。

注:Milo Yip是知乎上的一个大V,目前在腾讯。

做好每一件小事

刚来实习的时候,我的导师叫我写一个应用宝的体验报告,相信读者看到应用宝的时候,都会觉得这就是个下载应用的,我当时的第一想法也是这样。

但是越研究越发现没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现在回头来看,自己当时输出的东西真是太肤浅了,甚至都没思考一个产品的盈利模式。

后来,我开始预研一些技术和想法的可行性,然后输出一个Demo,还是和正式员工的工作不一样,但是做了两次之后,我就发现,如果五天完成的,我是不是可以三天完成,两天优化呢。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转变,因为多出来的这两天,我发现自己很多技术问题都没有理清楚,即使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也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实习,以及刚开始工作,除非人手特别紧缺,都会被安排去做一些简单、杂乱的事情,一开始我还觉得有些厌烦,并不是自己期望的样子,后来却发现自己好几次本可以做的更好。

如果,你也遇到了工作内容不是自己期望的情况,可以思考一下,有没有优化的空间,是不是还可以更好。

关注时事和行业

本质来说,这是一个注意力缺失的时代,曾经霸占头条的热点事件一阵子就会被人们遗忘,媒体总是想挖掘新的事件来不断刺激你的神经。

可能有的人每天刷刷微博抖音,一天过得很愉快;有的人每天看华尔街见闻,甚至付费阅读。这些是每个人的选择,但我觉得一定要做的就是关心自己的行业。

比如前不久,我朋友圈被一篇“腾讯没有梦想”刷爆了,当然大多是同事转发和评论的,每个人都很关注,都很有危机感。可能不想所有的公司都像BAT这么有话题,有争议性,但我还是强烈建议你了解你的行业,只有了解才能掌握主动。

我大一的时候读过一本书叫《谁动了我的奶酪》,内容不大记得了,大意是告诉我们时刻准备迎接变化。

这里有一个鲜活的例子就是我大一的时候并不是计算机专业的,要结束的时候我发现可以转专业,但要求是专业排名靠前,虽然最后我达到了这个要求,但当时心里对自己的排名确实很没底,如果我能及早了解这个机会,可能很早就准备转专业了,而不是变化到来时再疲于奔命了。

如果你觉得当前的工作并非永久的事业,那么一定要多多关心这个世界的变化,不要机会到了时再手忙脚乱。如果你很喜欢现在的行业,那更要关注了,这个行业最优秀的人在干嘛,你处在什么位置,你是不可替代的吗?有太多可以思考的问题。

打磨你的软实力
学习能力

我举一个例子,腾讯一面结束后,我感觉不是很好,因为我发现自己一直沉默,导致面试官一直在提问,如果问到我不会的气氛就十分尴尬。

于是二面的时候我开始非常主动的介绍自己曾经做过的(编程)项目,并有意突出一些“重点”,结果二面十分顺利,因为我所突出的“重点”都是我准备非常充分的点。

所以,你看学习能力有多重要,不仅要向网上那些面经学习,还要向自己的亲身经历学习;不仅要思考什么带来成功,还要思考什么导致失败。

至少在互联网领域,知识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可能去年大家在说AlphaGo将会开启人工智能新时代,今年就在谈区块链将如何颠覆现有行业了。

前不久,2018 Google I/O大会刚刚结束,我们组内就组织了两次分享学习。

而就在去年,我跟同学说Google I/O宣布以后要用Kotlin开发Android了的时候,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可见在学校和在公司,对于新信息的敏感程度和获取能力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我在大三的时候,花二百多买了两年的VPN,为的就是能够稳定、高速地访问Google,因为在专业领域的内容,很多东西百度是搜不到的。如果你想了解得更多,一定不要局限于百度。

文字表达能力

微博、朋友圈时代的到来,简化了我们的表达方式,简简单单几十字,再来几张图,一条逼格满满的动态就发出去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正在丧失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我所说的文字表达能力是指那种有一定篇幅,能对某一主题做出逻辑清晰表述的文字。我们写过的实验报告之类的大多流于形式。这个能力对于某些行业特别重要,而且有一定比没有好。

举一个例子,我去年有一段时间在研究Android的热修复技术,后来我的导师建议我写一篇技术文章总结一下工作(不管哪个行业应该都存在类似总结工作的需要)。

我写完之后发到了公司内部的一个社区,后来因为点击收藏数量很高,被推荐成头条了,再后来被公司的一个官方公众号看中,拿去转载发到外网了,我还因此收获了200稿费。

说实话,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200稿费, 而是我的同事们对我能力的认可。

我并没有想到这篇文章能火,但结合当时这个技术比较热门以及自己写作这篇文章的技巧,能有这么高的收藏也是自然的。

以技术文章为例,最重要的是内容要好,其次是写作的出发点,不要因为自己已经研究透了而忽略自认为容易的点,恰恰相反,要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模拟读者的思维过程,以此组织自的文章的布局和逻辑。

我肯定不是第一次写文章就知道这么弄的,两年前我就在博客园写博客了,都是技术上零零散散的总结,后来搬到了CSDN写,再后来自己搭建了博客还买了个域名。

我觉得就是平时的点滴积累,才有这次的意外收获。

语言表达能力

程序员通常给人一种比较不善言谈的印象,某一段时间我也这么定位我自己,经常不屑于表达,实习一年后,我觉得在这方面之前存在很大的误区。

不管哪个行业,表达能力都很重要。表达可以是单向的,比如Presentation、技术分享;也可以是双向的,如面试,讨论工作。

找工作的面试,和产品对需求,向leader汇报工作等等,都需要语言表达能力。

和文字表达类似,我觉得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说话要清晰,最好别带口音,语言得体,就好像写东西要语句通顺,不能有错别字。在此基础之上,你要站在对立面去思考,比如面试、汇报就需要比较正式严肃,技术分享就可以穿插些段子活跃气氛等。

软实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我写了两年多博客,写这篇文章时我还是需要反复修改,仔细推敲逻辑是否合理, 是否符合读者的思维走向,但仍然觉得不满意。

不断打磨自己软实力,总会有用得着的地方。

后记

回看过往,我觉得人生就是不断洗牌的过程,中考高考、读研就业。

或许有的人高考的时候没有把握机会,但大学发愤图强,赢得了下一次洗牌的主动权,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学霸。

又或许有的人这一次发挥没那么好,校招没有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但毕业一两年后埋头苦干完成跳槽,我身边就有很多工作一两年后社招进入腾讯的同事。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工作两三年后差距这么大?”,我觉得,工作两三年后又是一次重新洗牌,希望每个人能把握住每一次洗牌,拿到自己最好的那手牌。希望本文能对大家有点帮助。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41人点赞

若觉得本文不错,就分享一下吧!

评论

作者其他优质文章

正在加载中
移动开发工程师
手记
粉丝
12
获赞与收藏
127

关注作者,订阅最新文章

阅读免费教程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赞赏金额会直接到老师账户
支付方式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今天注册有机会得

100积分直接送

付费专栏免费学

大额优惠券免费领

立即参与 放弃机会
意见反馈 帮助中心 APP下载
官方微信

举报

0/15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