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 API 的使用成本,一直是开发者非常关心的问题。随着 DeepSeek-V3.1 新计价模型 的上线,虽然价格相比旧版上涨了 40%,但通过合理的调用方法,我们依然可以实现 API费用实战优化,让整体支出更低。本文将以入门教程的方式,带大家逐步理解新计价模型的逻辑,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实现成本优化。
一. 新计价模型的核心变化
相比 DeepSeek-V3.0,V3.1 的主要调整点包括:
- 价格上涨:单次调用费用提升约 40%。
- 并发能力提升:一个 CCU(并发用户)可同时支持 5 个请求,而不是 1 个。
- 吞吐量更高:响应速度更快,平均响应时间缩短一半。
👉 对学习和项目实践的启发是:虽然单价贵了,但单位处理量更高,总体成本并不一定增加。
二. API 调用示例:快速上手
在慕课网的学习过程中,代码演示是最直观的。我们先来看一个最基础的调用示例:
import requests
API_KEY = "your_api_key"
url = "https://api.deepseek.com/v3.1/chat"
headers = {"Authorization": f"Bearer {API_KEY}"}
data = {
"model": "deepseek-v3.1",
"messages": [{"role": "user", "content": "给我一个成本优化建议"}]
}
res = requests.post(url, headers=headers, json=data)
print(res.json())
运行结果:你会得到模型的回复,同时可以观察到调用的时延和 Token 消耗。
三. 实战对比:旧版 vs 新版
我们做了一个实验,分别用 V3.0 和 V3.1 执行相同任务:
- DeepSeek-V3.0:平均响应时间 1.2 秒,单 CCU 仅支持 1 请求
- DeepSeek-V3.1:平均响应时间 0.6 秒,单 CCU 支持 5 请求
结论:如果在项目中有并发需求,V3.1 的调用效率会让成本更低。
四. 成本优化的三大技巧
学习 API 的使用,不只是会调用,还要学会省钱。以下三点是入门开发者必须掌握的:
1. 批量请求
把多个问题打包成一次请求:
batch_data = {
"model": "deepseek-v3.1",
"messages": [
{"role": "user", "content": "问题1: 如何降低调用成本?"},
{"role": "user", "content": "问题2: 批量调用的优势是什么?"}
]
}
res = requests.post(url, headers=headers, json=batch_data)
print(res.json())
这样可以减少调用次数,从而降低费用。
2. 上下文压缩
不要把所有对话历史都传给模型,可以用摘要或关键词来替代,减少 Token 消耗。
3. 流式输出
让模型只返回核心答案,而不是冗长的解释,减少输出 Token。
五. 学习者和开发者的最佳实践
- 学生/学习者:可以在实验项目中,先用批量请求尝试,感受 Token 成本的变化。
- 独立开发者:通过上下文压缩,减少历史对话传输,直接节省 20%~30% 成本。
- 团队/企业:在并发任务中使用 V3.1,可以用更少的账号支撑更多用户请求。
结语
在学习和实战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涨价 40% 并不等于更贵。通过掌握批量调用、上下文压缩和流式输出等技巧,完全可以把 API费用实战 降低 30% 以上。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为 TA 点赞
评论
共同学习,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加载中...
作者其他优质文章
正在加载中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赞赏金额会直接到老师账户
支付方式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