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name]") 匹配含有name属性的div元素
$("div[name='test']") 匹配name值为test的div元素
$("div[name!='test']") 匹配name值不为test的div元素
$("div[name*='test']") 匹配name值包含test的div元素
$("div[name^='test']") 匹配name值开头为test的div元素
$("div[name$='test']") 匹配name值结尾为test的div元素
$("div[id][name^='test']") 匹配有id属性且name值开头为test的div元素
$("div[name='test']") 匹配name值为test的div元素
$("div[name!='test']") 匹配name值不为test的div元素
$("div[name*='test']") 匹配name值包含test的div元素
$("div[name^='test']") 匹配name值开头为test的div元素
$("div[name$='test']") 匹配name值结尾为test的div元素
$("div[id][name^='test']") 匹配有id属性且name值开头为test的div元素
2018-01-21
隐藏一个元素:
CSS display的值是none。
type="hidden"的表单元素。
宽度和高度都显式设置为0。
一个祖先元素是隐藏的,该元素是不会在页面上显示
CSS visibility的值是hidden
CSS opacity的指是0
CSS display的值是none。
type="hidden"的表单元素。
宽度和高度都显式设置为0。
一个祖先元素是隐藏的,该元素是不会在页面上显示
CSS visibility的值是hidden
CSS opacity的指是0
2018-01-20
> (大于号)紧跟父子关系 如$("div > p")表示选择div下的直接层是p的节点。
+ (加号) 紧跟兄弟关系 如$("div + p")表示选择div同层的左右相邻的p节点。
~ (波浪线)任意距离兄弟关系 如$("div + p")表示选择div同层的p节点。
(空格) 任意层父子关系 如$("div p")表示选择div下的p节点(不管中间隔多少层)。
,(逗号) 表示选择器组合,如$("div p, span p")表示div下p节点和span下p节点。
+ (加号) 紧跟兄弟关系 如$("div + p")表示选择div同层的左右相邻的p节点。
~ (波浪线)任意距离兄弟关系 如$("div + p")表示选择div同层的p节点。
(空格) 任意层父子关系 如$("div p")表示选择div下的p节点(不管中间隔多少层)。
,(逗号) 表示选择器组合,如$("div p, span p")表示div下p节点和span下p节点。
2018-01-11
因为之前一直在写原生js,所以习惯性加上window.onload = function(){
在这里面有一句
$first = $div.first();
$first.css('color','red');
也可以写作
$div.first().css('color','red');
}
在这里面有一句
$first = $div.first();
$first.css('color','red');
也可以写作
$div.first().css('color','red');
}
2018-01-11
已采纳回答 / _Rainy
你alert()一下就知道了。没有这个函数是直接把原来的text替换成新的,有了这个函数你可以选择是否保留原text,如果你后面 return '增加新的文本内容' + text 这个text肯定是$(".left a:first")这个是里面原本存在的text啊
2018-01-11
+ (加号) 如$("div + p")表示选择div同层的相邻的p节点,即取div后面第一个节点,如果是p则取,如果不是就不取。
2018-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