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
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学习前沿流行技术
-
今天聊:做好前端的 10 个习惯
习惯可以潜移默化之间重新塑造一个人,尤其是易执行的简单的细小的习惯。 好习惯的作用因人而已,源于我们的执行力强度有所不同,工作 10 年来,我整理一些自己了解的习惯分享给大家,有的习惯或许如今我也已放弃了,但过往当时都曾让我受益,之所以是 10 个,是为了凑整。 第一个习惯,在操作系统上,把英语作为母语。 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还是平板,还是在 APP 里面,把语言全部设置为英语,让自己除了讲话外,尽可能处在一个纯英语的环境中,坚持这件事十年如一日,当你看到一个
2696浏览
17推荐
3评论
-
技术决策:自研和半自研数据报表与可视化大盘
数据只有被看见,真相才浮出水面,数据跳动在大盘,洞察才形成预判。 今天 2020/1/7,到小菜整整 2 年半,看到团队在数据报表量产和可视化上面有了新的成果,这些年来也了解到前端后端面对不计其数的数据报表和后台可视化大盘,真心苦不堪言,就趁这个节点,跟大家聊聊两年半来我们是如何从前端来驱动数据报表量产和可视化大盘的技术探索。 首先上结论: 公司的数据仓库(简称数仓)要投人力持续建设,它是报表及可视化的基础 前端自研报表及可视化会有较高的成本,需要谨慎再谨慎,竞品
1278浏览
4推荐
0评论
-
前端早早聊|Scott - 如何在中小前端团队中完成管理转型
前端早早聊大会目标成为用得上,听得懂,抄得走的前端大会,计划 2020 年办 12 期,第一期 2020 年 1 月 11 日在杭州梦想小镇举办,报名 450 人,到场 230 人,话题聚焦在 「前端转管理」,来探讨大家常遇到的问题: 三五年后我大概率走上管理,之前该做什么准备呢?<br />老板提拔我带前端小组,我内心慌慌该怎么应对?<br />真有 35 岁天花板么,我要不要坚持走前端这条路?<br />技术编码做好多年,现在转型管理是对的选择么?<br />公司业务发展太快,我怎么才能带好
3659浏览
3推荐
0评论
-
第一届 GraphQLParty 首场工程实践分享文字版
第一届 GraphQLParty 视频地址 Scott:各位大牛,大神,大咖大家下午好,我是 Scott,也是这次杭州第一届 GraphQLParty 的发起人。 先回到会议的主题,为什么会开这么一个会议?原本这个会议报名的时候希望可以控制到 100 人之内,不要超过 120 人,结果报到 250 人还爆满了,后来没有办法,我们只能从工作经验来筛选,选择工作经验在三年以上的比较资深的工程师,和一部分 2 年经验工作经验的,还有 5 年的,10 年甚至更久的从业者。 那现场我调查一下哈,大家有了解过领域
3829浏览
10推荐
2评论
-
服务拆分的设计和思考(B2B 技术共享第九篇)
欢迎大家勇敢加我的微信哈: codingdream,可以备注来自慕课网,我想多结交一些年轻的朋友们,看看现在的年轻人技术和生活状态是如何的。 本文主要想给大家分享一下,宋小菜这三年来,是如何从单点巨石系统演变成领域驱动的服务化设计的。这个演变现在还在继续,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坑,也收获了经验和思考。 一、早期的系统 1.1 唯快不破 我是在宋小菜处于筹备阶段就加入的第一个程序员,见证了宋小菜系统从0到1的全过程。那时候的技术团队只有一个产品经理,一个程序员(就是我)
2544浏览
3推荐
0评论
-
宋小菜如何切入生鲜 B2B 市场(B2B 技术共享第二篇)
宋小菜成立三年来,一直定位在生鲜B2B市场,这个方向我们三年从未改变,只是打法在不断迭代升级,我们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看似很难的方向,因为我们发现这个市场有这么几个特征: 1、规模大,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市场,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市场规模就超过3万亿(阿里做了十多年全网GMV才超过3万亿),我们做1%的市场份额就有300亿的成交规模,想象力很大; 2、产业链复杂、流通渠道长,产业链非常复杂且角色众多,从田间到消费者的链路分别是:生产者(产量靠天、无计划播种,价格随行就市)-->
3746浏览
4推荐
0评论
-
宋小菜有关 ”能力“ 的设计和思考(B2B 技术共享第八篇)
如果你仔细观察过宋小菜技术同学的日常工作,你就会发现他们很喜欢谈论一个词,那就是“能力”。无论是在系统架构规划的时候、技术方案设计的时候、开发问题探讨的时候甚至PRD评审的时候,“能力”这个词会不停地出现在他们的口中。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词这么频繁的出现在开发小伙伴的交流中呢? 一、什么是“能力” 在详细介绍什么是“能力”之前,先卖个关子,想先给大家介绍另外一个词——VUCA时代(乌卡时代)。 VUCA是四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的新词,分别是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
3568浏览
3推荐
0评论
-
如何从 0 到 1 搭建生鲜 B2B 的技术体系(B2B 技术共享第五篇)
宋小菜一直聚焦做中国生鲜的分销网络 宋小菜从2014年年底创建,到今天为止,3年多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情,摸索到蔬菜供应链的上游,为什么宋小菜要把业务持续往“上”做了?做B2B业务,只有控制供应,优化供应效率和成本才能将业务做成。3年的发展过程中,宋小菜公司整体的思路就是反向供应链,先有需求,后有供应。我们从一二线城市收集客户(宋小菜内部称呼服务城市端菜市场卖菜的菜贩客户为小B)订单,通过区域集单,将订单转化成上游蔬菜产区的采购单,入驻宋小菜平台的供应商会拿到这个采购单,然后通过第三
2920浏览
0推荐
1评论
-
生鲜 B2B 如何搭建高效的技术团队(B2B 技术共享第四篇)
最近很多人找我们取经,很好奇我们为什么用了这么少的人,可以开发出这么多、这么复杂的交易平台,我们现在产品技术部一共35个人,但是开发了:7 个 APP + 1 个运营支撑平台 + 1 个数据分析平台,我们从不追求人海战术,我们甚至都没有测试工程师,那我们是如何搭建这样一个高效开发的团队的呢? 搭建技术团队之前,我们要清楚B2B业务对于技术团队的要求是什么?B2B业务有自己的特征,团队要求和其他业务不一样:B2B业务和产品有以下一些特征: 1、B2B业务不同ToC的业务,瞬间成交量不
3424浏览
1推荐
0评论
-
生鲜 B2B 平台的产品体系如何迭代(B2B 技术共享第三篇)
我们在上一篇业务部分的介绍中谈到,我们生鲜B2B的业务逻辑是围绕“规模-成本-效率”这三个关键字进行的,同理,产品也一样,也是围绕这三个关键字进行的,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如何通过产品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并实现规模化的增长,但同时,我们一直秉承的一个产品理念是:产品支持业务的天经地义的,但产品仅仅支持业务是不够的,产品必须长出自己的能力,产品部在宋小菜本身就是一个业务部门。 我们在第一篇文章中也介绍到了我们八大产品模块,但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我们也是通过三年时间
3411浏览
0推荐
0评论
-
如何搭建高效率的生鲜 B2B 平台(B2B 技术共享第一篇)
很开心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我们是一群生鲜B2B的创业者,在生鲜领域创业三年多;我们也是一群工程师,致力于通过互联网产品和技术让我们的农业更轻松更健康,我们是来自宋小菜的产品技术团队,我们想和大家一起聊聊生鲜B2B的技术平台如何搭建。 为什么想在这里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有几个原因: 1、每次交流都有人问,你们是如何用这么少的工程师,做出这么复杂的一套平台出来的,有没有什么秘诀?也有非常多的生鲜从业者找过来想咨询我们的技术解决方案,每次都要分享一遍,不如集中在这里分享
4987浏览
5推荐
1评论
-
生鲜 B2B 技术平台的前端团队该如何搭建
线下越重,线上需要越轻,这个轻指的是轻便轻巧和简洁易用,通过前面几章小菜技术与产品历史介绍,我们了解到 B2B 生鲜领域在线下是如此之重,那么在交易场景线上化的过程中,端的移动化就势在必行,试想一下,让菜市场摊位老板人手一台笔记本点开网页选购支付,让采购销售抱着电脑去拜访客户,一边聊蔬菜行情,一边打开笔记本进行记录,有没有一种回到世纪初的感觉。 产品的移动化,这将是我们展开这篇文章的背景,我们会先了解小菜的产品托管在哪些端上,然后感受这些端带来的挑战,最后是
5009浏览
13推荐
0评论
-
Koa2 还有多久取代 Express
前言 Koa 是运行在 Node.js 中的 web 服务框架,小而美。 Koa2 是 Koa 框架的最新版本,Koa3 还没有正式推出,Koa1 正走在被替换的路上。 Koa2 与 Koa1 的最大不同,在于 Koa1 基于 co 管理 Promise/Generator 中间件,而 Koa2 紧跟最新的 ES 规范,支持到了 Async Function(Koa1 不支持),两者中间件模型表现一致,只是语法底层不同。 Koa2 正在蚕食 Express 的市场份额,最大的原因是 Javascript 的语言特性进化,以及 Chrome V8 引擎的升级,赋予了
25764浏览
43推荐
6评论
-
一锅端掉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的用户资料获取
本篇手记,旨在解决微信跨产品链路中的用户资料种种痛点,业务场景解惑与技术实现细节并存,约 4000 字,请耐心阅读。 这几年的社交,是微信的社交 这几年的微信开发,是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开发 这几年的公众号还没折腾明白,小程序便迫不及待扑面而来 这几年的挣扎开发历程,总是漫不经心却时光飞逝的几年... 昨天的旧票据还能否登上你的破船 我想,任何一个经历过微信公众号开发的同仁,肯定有过骂娘的夜晚,刚吭吭哧哧搞定内网端口映射到外网域名,调通后台 URL 接入认证,就掉入到
16208浏览
68推荐
9评论
-
全栈最后一公里 - Scott 带你学习 Node.js 线上服务器部署与发布
本文技术软文,阅读需谨慎,长约 7000 字,通读需 5 分钟 大家好,我是 Scott,本文通过提供给大家学习的方法,以及我个人录制的一系列视频,帮助你更快更好的学习 Nodejs,了解前后端的 HTTP 知识,以及配置和使用阿里云 ECS 来部署你的 Nodejs 项目,成为那个具有争议的全栈开发工程师。 没有耐心阅读的同学,可以直接前往学习 全栈最后一公里。 先回答下被很多新入行同学经常问的问题,我从业 7 年,前 4 年在阿里巴巴做前端开发工程师,开发全网的通用创意模板,最近 3
14204浏览
84推荐
17评论
-
创业公司的 Nodejs 工程师
创业公司撸 Node 前言 大家好,我是 Scott,2016 年 9 月 25 日在杭州大搜车总部举行的杭州 Node Party 上分享了一个话题 - 《创业公司撸 Node》 ,分享之后我以文字的形式又记录了一遍,分享给没有与会的朋友,也方便大家通过搜索引擎者一些技术社区平台来看到这篇文章。 写在前面,感谢芋头哥和大搜车,给了我这个机会跟大家在大搜车面基,说实话,从我出道以来,这还真的是我第一次正式在公开场合装逼,尤其是当着这么多大牛大咖的面儿装逼。 某天当你进入创业团队 今天跟
16066浏览
167推荐
17评论
-
4 年前端狗,2 年 CTO
封面图来自 http://www.longroad.com.au/ 我,Scott,一家创业公司的 CTO。 从业 6 年却很少写文章,近一年来接触了几十个刚毕业的前端新人,也面试了 100 多个前端工程师和 Nodejs 工程师,对于前端发展的这个职业算是有些感触吧,打算陆续写一些从业经验也好,技术分享也好,对自己前 6 年的经历做一些文字上的沉淀,按照我工科背景不善修辞的尿性,这些文章很可能凌乱也许更会烂尾,还请误入的童鞋谅解。 这是一篇准鸡汤文,谨献给工作 0 ~ 3 年的前端工程师,内容都是我的
54527浏览
877推荐
163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