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end()方法总是将元素添加到list的尾部。
insert()方法和append()方法不一样,insert()方法需要两个参数,分别是需要插入的位置,以及需要插入的元素。
注意,将Candy插入到第三的位置之后,原来的名字,都将自动往后移动一位,这个时候再使用相同的索引获取后面的元素,将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查看全部 -
L[-1]代表反向访问,从列表最后一个进行范文。
查看全部 -
# ========================# 数据类型对比表# ========================'''
| 类型 | 可变性 | 有序性 | 元素要求 | 示例 |
|-----------|--------|--------|------------|----------------|
| 数字(Number) | 不可变 | - | 数值 | x = 10 |
| 字符串(String)| 不可变 | 有序 | 字符 | s = "text" |
| 列表(List) | 可变 | 有序 | 任意 | lst = [1,"a"] |
| 元组(Tuple) | 不可变 | 有序 | 任意 | t = (1,) |
| 字典(Dict) | 可变 | 无序 | 键可哈希 | d = {"k":"v"} |
| 集合(Set) | 可变 | 无序 | 元素可哈希 | s = {1,2,3} |查看全部 -
这里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可以看到print('抱歉,考试不及格')这行代码明显比上一行代码缩进了,这是因为这行代码是if判断的一个子分支,因此需要缩进,在Python规范中,一般使用4个空格作为缩进
在if语句的最后,有一个冒号:,这是条件分支判断的格式,在最后加入冒号:,表示接下来是分支代码块
python是严格依赖缩进的语言,if-else 块必须正确缩进。
查看全部 -
# coding: utf-8
a='这是一句中英文混合的Python字符串'
b="Hello World!"
print(a+":"+b)
注意+的使用
查看全部 -
python3使用了utf-8 Unicode进行编码,使得python2中的编码问题得到了解决,也使得中英文可以同时正常使用显示。
查看全部 -
format 字符串,由字符串模板和模板数据组成。通过{}实现。
template写模板,在“变量”位置写{}
result=template.format()可以显示作为变量的内容,其中顺序可以通过template='x{0},x{1}...'内的数字进行调整。
或者通过指定{}的名字
# 指定{}的名字w,c,b,i
template = 'Hello {w}, Hello {c}, Hello {b}, Hello {i}.'
world = 'World'
china = 'China'
beijing = 'Beijing'
imooc = 'imooc'
# 指定名字对应的模板数据内容
result = template.format(w = world, c = china, b = beijing, i = imooc)
print(result) # ==> Hello World, Hello China, Hello Beijing, Hello imooc.查看全部 -
小知识点:
常用的转义字符还有:
\n表示换行
\t 表示一个制表符
\\表示 \ 字符本身查看全部 -
count()方法
count()方法用来统计tuple中某个元素出现的次数。
ndex()方法
index()方法可以返回指定元素的下标,当一个元素多次重复出现时,则返回第一次出现的下标位置。
注意,index()方法和count()方法不一样,当指定的元素不存在时,使用index()方法Python会报错。
查看全部 -
定义元组的方式是使用小括号()将元组内的元素括起来。
查看全部 -
list通过索引指定位置,并赋值新的元素,即可替换列表中原有的元素。
查看全部 -
L = ['Alice', 'Bob', 'Candy', 'David', 'Ellena']
L.pop(2)
L.pop(3)
print(L)可以正常运行但与题目不符
Candy转学后被删除后位置会发生改变,David现在排在第三位也就是L.pop(2)
查看全部 -
pop()方法默认删除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并返回
查看全部 -
print('helloworld')查看全部
-
raw字符串(\不表示文中'的作用)
查看全部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