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um = 0sum = 0while num <= 1000: num=num+1 if num % 2== 1: continue sum=sum+numprint(sum)
查看全部 -
num = 0sum = 0while True: if num > 1000: break sum = sum + num num=num+2 continueprint(sum)
查看全部 -
num = 0sum = 0while True: if num > 1000: break if num %2 ==0: sum=sum+num num=num+1print(sum)
查看全部 -
num = 0sum = 0while True: if num > 1000: break sum=sum+num num=num+2print(sum)
查看全部 -
%:被一个数除余一个数,如:X%2==0,意思为X能被2整除,X%2==1,X除以2余1while True “T”大写
查看全部 -
num = 0
sum = 0
while True:
if num > 1000:
break
if num %2 ==0:
%:被一个数除余一个数,如:X%2==0,意思为X能被2整除,X%2==1,X除以2余1while True “T”大写
sum=sum+num
num=num+1
print(sum)
查看全部 -
num = 0
sum = 0
while True:
if num > 1000:
break
if num %2 ==0:
%:被一个数除余一个数,如:X%2==0,意思为X能被2整除,X%2==1,X除以2余1while True “T”大写
sum=sum+num
num=num+1
print(sum)
查看全部 -
print 输出变量。
查看全部 -
递归函数的优点是定义简单,逻辑清晰。理论上,所有的递归函数都可以写成循环的方式,但循环的逻辑不如递归清晰。
查看全部 -
if not flag:
就是当False时执行
查看全部 -
if not flag:
就是当False时执行
查看全部 -
和remove()不同的是,当元素不存在时,使用discard()并不会引发错误,所以使用discard()是更加高效的一个方法。
set提供方法判断两个set之间的关系,比如两个集合set,判断其中一个set是否为另外一个set的子集或者超集。
s1 = set([1, 2, 3, 4, 5])
s2 = set([1, 2, 3, 4, 5, 6, 7, 8, 9])
# 判断s1是否为s2的子集
s1.issubset(s2) # ==> True
# 判断s2是否为s1的超集
s2.issuperset(s1) # ==> True有时候需要判断两个集合是否有重合的地方,如果使用传统的方法,需要使用for循环一个一个的去判断,非常麻烦,set提供isdisjoint()方法,可以快速判断两个集合是否有重合,如果有重合,返回False,否则返回True。
查看全部 -
有时候我们也需要考虑删除set的元素。
set提供了remove()方法允许我们删除set中的元素。查看全部 -
set提供了add()方法,我们可以使用add()方法,往set里面添加元素。'Gina'已经添加到name_set里面去了。对于set,如果添加一个已经存在的元素,不会报错,也不会改变什么。
set提供了update()方法,可以一次性给set添加多个元素。
查看全部 -
Python遍历dict
通过直接print(d),我们打印出来的是完整的一个dict;有时候,我们需要把dict中m一定条件的元素打印出来,比如成绩超过60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则需要遍历dict(这种时候需要使用for循环),并通过条件判断把满足条件的打印出来。
遍历dict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遍历dict的所有key,并通过key获得对应的value。第二种方法是通过dict提供的items()方法,items()方法会返回dict中所有的元素,每个元素包含key和value。
for key, value in d.items():
if value > 60:
print(key, value)
# ==> Candy 75
# ==> David 86查看全部 -
常用的转义字符还有:
\n表示换行
\t 表示一个制表符
\\表示 \ 字符本身查看全部 -
在dict中,使用keys()方法,可以返回dict的所有key,在删除某个元素时,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先判断某个元素是否存在,请改造前面的程序,使得即使key不存在时,删除也不会抛异常。
?不会了怎么办
参考答案:
d = {
'Alice': 45,
'Bob': 60,
'Candy': 75,
'David': 86,
'Ellena': 49
}
name = 'Alice'
if name in d.keys():
d.pop(name)
else:
print('{} not in d'.format(name))查看全部 -
pop()方法的参数是dict中的key,当key不存在时,同样会引起错误。
,使用keys()方法,可以返回dict的所有key,在删除某个元素时,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先判断某个元素是否存在,
查看全部 -
原来Bob的成绩是60,现在变成75了,因为d['Bob'] = 75的缘故。
因此我们发现这个赋值语句其实有两个功能:当key不存在时,往dict中添加对应的key: value元素。
当key存在时,会更新dict,用新的value替换原来的value。
因此,在使用赋值语句往dict中添加元素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覆盖问题,我们需要先判断key是否存在,然后再做更新。
查看全部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