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 = { # 'Alice': 45, # 'Bob': 60, # 'Candy': 75, # 'David': 86, # 'Ellena': 49 # } # for key in d: # value = d[key] # if value > 60: # print(key,value) # for key,value in d.items(): # if value > 60: # print(key , value) d = {'Alice': [50, 61, 66], 'Bob': [80, 61, 66], 'Candy': [88, 75, 90]} for key,value in d.items(): for i in value: print(key,i)对于基础数据类型,字符串、数字等,这些都是不可变的,可以作为dict的key,而对于复杂数据类型,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tuple是不可变的,list是可变的,因此tuple可以作为dict的key,但是list不可以作为dict的key,否则将会报错。
通过直接print(d),我们打印出来的是完整的一个dict;有时候,我们需要把dict中m一定条件的元素打印出来,比如成绩超过60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则需要遍历dict(这种时候需要使用for循环),并通过条件判断把满足条件的打印出来。
遍历dict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遍历dict的所有key,并通过key获得对应的value。
查看全部 -
print("苏美华")
查看全部 -
# d = { # 'Alice': 45, # 'Bob': 60, # 'Candy': 75, # 'David': 86, # 'Ellena': 49 # } # name = 'Alice' # if name in d.keys(): # d.pop(name) # else: # print('{} not in d'.format(name))在dict中,使用keys()方法,可以返回dict的所有key,在删除某个元素时,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先判断某个元素是否存在,请改造前面的程序,使得即使key不存在时,删除也不会抛异常。
dict提供便捷的pop()方法,允许我们快速删除元素,pop()方法需要指定需要删除的元素的key,并返回对应的value。
假设Alice转校了,需要把Alice的成绩删除,可以这样写:
d = { 'Alice': 45, 'Bob': 60, 'Candy': 75, 'David': 86, 'Ellena': 49 } print(d) # ==> {'Alice': 45, 'Bob': 60, 'Candy': 75, 'David': 86, 'Ellena': 49} alice_score= d.pop('Alice') print(alice_score) # ==> 45 print(d) # ==> {'Bob': 60, 'Candy': 75, 'David': 86, 'Ellena': 49} 需要注意的是,pop()方法的参数是dict中的key,当key不存在时,同样会引起错误。比如在上述操作中,已经把Alice的成绩删除了,假如再次pop('Alice'),将会引发错误。查看全部 -
d = { 'Alice': 45, 'Bob': 60, 'Candy': 75, 'David': 86, 'Ellena': 49 } d['Bob'] = 75 print(d) # ==> {'Alice': 45, 'Bob': 75, 'Candy': 75, 'David': 86, 'Ellena': 49}这个时候我们发现,原来Bob的成绩是60,现在变成75了,因为
d['Bob'] = 75的缘故。
因此我们发现这个赋值语句其实有两个功能:- 当key不存在时,往dict中添加对应的key: value元素。
- 当key存在时,会更新dict,用新的value替换原来的value。
因此,在使用赋值语句往dict中添加元素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覆盖问题,我们需要先判断key是否存在,然后再做更新。
查看全部 -
dict和list通过下标找到对应位置的元素是类似的。
回顾一下前面使用下标的方式访问list元素的时候,当下标不存在时,就会引发错误,在dict中,也是一样的,当对应的key不存在时,也会引发错误。d = { 'Alice': 45, 'Bob': 60, 'Candy': 75, 'David': 86, 'Ellena': 49, 'Gaven': 86 } print(d['Dodo'])除了使用这种方法,还有一种方法可以通过key来获取对应的value,这种方法不会引起错误,dict本身提供get方法,把key当作参数传递给get方法,就可以获取对应的value,当key不存在时,也不会报错,而是返回None
print(d.get('Alice')) # ==> 45 print(d.get('Dodo')) # ==> Non
查看全部 -
字典是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存储数据以键值对的形式。每个键(key)都与一个特定的值(value)相关联。这使得你可以通过键来快速查找和检索相关联的值。字典在各种编程语言中都有不同的实现,通常被称为关联数组、哈希表或映射。
以下是字典的一些基本特征和用途:
1. 键值对:字典包含多个键值对,每个键唯一地标识一个值。这意味着每个键在字典中只能出现一次。
2. 高效查找:字典的设计使得通过键来查找值非常高效,通常在常数时间复杂度内完成,因此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快速检索。
3. 无序性:大多数编程语言中的字典是无序的,这意味着键值对的顺序不固定,不像列表或数组那样按照索引顺序排列。
4. 可变性:许多字典是可变的,允许在运行时添加、修改或删除键值对。但也有一些语言提供不可变的字典实现。
5. 用途广泛:字典在编程中非常常见,用于解决各种问题,如配置管理、数据索引、数据缓存等。
不同编程语言中的字典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语法,例如:
- 在Python中,字典被称为字典(Dictionary),使用大括号 `{}` 来创建,例如 `my_dict = {"name": "John", "age": 30}`。
- 在JavaScript中,字典被称为对象(Object),使用大括号 `{}` 和键值对来创建,例如 `let person = {name: "John", age: 30}`。
- 在Java中,字典可以使用 `HashMap` 或 `Hashtable` 等数据结构来表示。
总之,字典是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它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式来组织和检索键值对数据。它在编程中广泛用于存储和操作各种类型的信息。
查看全部 -
name_set = set(['Jenny', 'Ellena', 'Alice', 'Candy', 'David', 'Hally', 'Bob', 'Isen', 'Karl'])
name_set.discard('Jenny')
print(name_set) # ==> set(['Ellena', 'Alice', 'Candy', 'David', 'Hally', 'Bob', 'Isen', 'Karl'])
name_set.discard('Jenny')
print(name_set) # ==> set(['Ellena', 'Alice', 'Candy', 'David', 'Hally', 'Bob', 'Isen', 'Karl']查看全部 -
1. print后面没有f
2.语句猴面包有用加分号
3.括号内单双引号都可以查看全部 -
T = (1, 'CH', [3, 4]) print(T)
前面我们学习了,对于tuple,它和list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是tuple是不可变的,tuple里面的元素,也是不可替换的。但是这针对的是仅包含基础数据类型(数字类型、布尔类型、字符串类型)的数据,对于组合数据类型,则不受这个约束。
虽然tuple中的list元素改变了,但是tuple本身指向的list仍然是同一个list,list本身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list里面的一个元素,这是tuple所约束不到的范围。
查看全部 -
a = (100, 69, 29, 100, 72, 99, 98, 100, 75, 100, 100, 42, 88, 100) a.count(100)
count()方法用来统计tuple中某个元素出现的次数。对于不存在的元素,count方法不会报错,而是返回0,这是合理的,因为元组里面有0个不存在的元素。
index()方法可以返回指定元素的下标,当一个元素多次重复出现时,则返回第一次出现的下标位置。注意,index()方法和count()方法不一样,当指定的元素不存在时,使用index()方法Python会报错。
查看全部 -
L = (1,2,3,4,5,6,7,8,9) print(L) T = list(L) print(T)
元组(tuple)和list一样,也是一个有序容器,在元组中,同样可以包含0个或者多个元素,并且也支持索引访问、切片等操作。定义元组的方式是使用小括号()将元组内的元素括起来。
元组数据类型可以把不是元组的容器转换为元组,比如将列表转换成元组。
同样的,对于列表数据类型,也可以把元组转换成列表。
查看全部 -
L = [[1, 2, 3], [5, 3, 2], [7, 3, 2]] for i in L: length = i[0] width = i[1] height = i[2] r = length*width*2+width*height*2+length*height*2 print(r)
查看全部 -
对于列表,除了可以向列表添加元素,删除列表元素以外,列表已有的元素,也是可以修改的,通过索引指定位置,并赋值新的元素,即可替换列表中原有的元素。
注意,如果替换一个不存在的下标,则同样会引起Python运行错误。
查看全部 -
L = ['Alice', 'Bob', 'Candy', 'David', 'Ellena'] L.pop(2) L.pop(2) print(L)
使用列表的pop()方法,pop()方法默认删除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并返回。
pop()方法,除了可以删除最后一个元素以外,pop()还可以接收一个参数,指定需要删除的元素的位置。
查看全部 -
Python基础数据类型:整数【十进制、二进制(0b)、十六进制(0x)】、浮点数(小数)、字符串、布尔值【and(与运算)、or(或运算)、not(非运算)】、空值(None)
查看全部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