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ython基础数据类型:整数,浮点数,字符串,布尔值,空值。二进制0b ,十六进制0x ,浮点数即小数 ,10用e替代字符串对应生活中的就是非数字类型的内容,比如一个句子,一段话一个布尔值只有True、False两种值,要么是True,要么是False布尔值可以用and、or和not运算(注意and,or,not都是Python语言本身的关键字)。空值是Python里一个特殊的值,用None表示。注意,None和0是不一样的,None不能理解为0
查看全部 -
# coding: utf-8
s = '123456789'
num = 0
for ch in s:
num = num + 1
if num % 2 == 0:
print('我是偶数' + ch)
else:
print('我是奇数' + ch)
1、coding: utf-8
2、for
3、if...else
4、num % 2 == 0
查看全部 -
四则运算
整数、浮点数可以直接进行四则运算。
# 加法
num1 = 10
num2 = 0.5
result = num1 + num2
print(result) # ==> 10.5
# 减法
result = num1 - num2
print(result) # ==> 9.5
# 乘法
result = num1 * num2
print(result) # ==> 5.0
# 除法
result = num1 / num2
print(result) # ==>20.0取模运算
Python数字支持取模运算,使用百分号%表示取模。
恰当使用取模运算,可以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偶数,当一个数对2取模结果为0时,则这个数为偶数,否则为奇数。
print(3 % 2) # ==> 1 因此3为奇数
print(33 % 2) # ==> 1 因此33为奇数
print(100 % 2) # ==> 0 因此100为偶数地板除
Python除了普通除法以外,还有一个特殊的除法被称为地板除,对于地板除,得到的结果会忽略纯小数的部分,得到整数的部分,地板除使用//进行。
10//4 # ==> 2
10//2.5 # ==> 4.0
10//3 # ==> 3小数点位数
使用Python计算小数的时候,经常需要保留小数点后若干位,可以使用round()函数来处理,这里先了解round的调用方式,使用两个参数,第一个是需要保留小数点位数的数值,第二个是保留的位数。
num = 10 / 3
print(num) # ==> 3.3333333333333335
# 使用round保留两位小数
round(num, 2) # ==> 3.33查看全部 -
在计算机程序中,变量不仅可以是数字,还可以是任意数据类型(字符串、布尔值、空值、字典等)。在Python中,定义一个变量需要遵循一定的约束,否则,Python可能识别不出它是一个变量。
1.变量名由大小写英文字母、数字和下划线_组成
2.变量不能用数字开头
3.变量尽量不要和Python关键字重合(比如前面学习过的:and、or、not,否则可能导致Python原有关键字发挥不出作用
在Python里面,一个变量可以先后存储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
这是Python这类语言特有的特性,我们称之为动态语言,与之对应的是静态语言,Python、Javascript等等都是动态语言,Java、C、C++等等属于静态语言。
查看全部 -
整数在Python中,二进制整数使用前缀0b表示,比如:0b0110,0b1100。
十六进制数除了0~9十个数字以外,还使用a、b、c、d、e、f,在Python中,十六进制使用前缀0x,比如:0x12ef,0xde2431af。
浮点数在Python中,把10用e替代,比如:1.23x10^9就是1.23e9。
浮点数运算则可能会有四舍五入的误差,如何检验,可以在Python终端中输入以下内容0.1 + 0.2
字符串比如之前练习过的第一个Python程序:print('Hello World'),其中的Hello World就是字符串。
布尔值对应于生活中的就是对和错
布尔值可以用and、or和not运算(注意and,or,not都是Python语言本身的关键字)。
and运算是与运算,只有所有都为 True,and运算结果才是 True。
or运算是或运算,只要其中有一个为 True,or 运算结果就是 True。
not运算是非运算,它是一个单目运算符,把 True 变成 False,False 变成 True。
空值是Python里一个特殊的值,用None表示。
查看全部 -
#待研究,下面的代码为什么会多加1001而不是少加1
#501501
num = 1
sum = 1
while True:
if num > 1000:
break
num = num + 1
sum =sum + num
print(sum)
#待研究,下面的代码为什么会多加1而不是少加1
#50051
num = 1
sum = 1
while True:
if num > 1000:
break
sum =sum + num
num = num + 1
print(sum)
查看全部 -
Python遵从从上往下的执行原则:
当加法计算写在乘法计算前时,判断值是10时结果为真,会再次计算加法,就出现了超出范围的值11
查看全部 -
注意,在使用上,Python会把可变参数定义为一个tuple,所以在函数内部,把可变参数当作tuple来使用就可以了,比如可以通过位置下标取出对应的元素等。
查看全部 -
Python提供isinstance()函数,可以判断参数类型,它接收两个参数,第一个是需要判断的参数,第二个是类型。
查看全部 -
举个例子,我们来计算阶乘 n! = 1 * 2 * 3 * ... * n,用函数 fact(n)表示,可以看出:
fact(n) = n! = 1 * 2 * 3 * ... * (n-1) * n = (n-1)! * n = fact(n-1) * n
所以,fact(n)可以表示为 n * fact(n-1),只有n=1时需要特殊处理。
于是,fact(n)用递归的方式写出来就是:def fact(n):
if n==1:
return 1
return n * fact(n - 1)查看全部 -
def data_of_square(side):
C = 4 * side
S = side * side
return C, S
C, S = data_of_square(16)
print('周长 = {}'.format(C)) # ==> 周长 = 64
print('面积 = {}'.format(S)) # ==> 面积 = 256查看全部 -
循环形式:
def sum1():
s = 0
for i in range(1, 101):
s += i
return s
print(sum1())
递归形式:
def sum2(n):
if n == 1:
return 1
else:
return n + sum2(n - 1)
print(sum2(100))
查看全部 -
在Python中,定义一个函数要使用 def 语句,依次写出函数名、括号()、括号中的参数和冒号:,然后,在缩进块中编写函数体,函数的返回值用 return 语句返回。
查看全部 -
set提供isdisjoint()方法,可以快速判断两个集合是否有重合,如果有重合,返回False,否则返回True。
查看全部 -
s1 = set([1, 2, 3, 4, 5])
s2 = set([1, 2, 3, 4, 5, 6, 7, 8, 9])
# 判断s1是否为s2的子集
s1.issubset(s2) # ==> True
# 判断s2是否为s1的超集
s2.issuperset(s1) # ==> True查看全部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