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hello'
b='world'
print(a+' '+b)
查看全部 -
float
str
int
13
查看全部 -
print('yanbowei')
查看全部 -
一、不会报错的删除方法discard()
使用discard()方法删除元素,并且,和remove()不同的是,当元素不存在时,使用discard()并不会引发错误,所以使用discard()是更加高效的一个方法:
name_set = set(['J', 'E', 'A', 'C', 'D', 'H', 'B', 'I', 'K'])
print(name_set)
name_set.discard('J')
print(name_set) # ==> set(['E', 'A', 'C', 'D', 'H', 'B', 'I', 'K'])name_set.discard('J')
print(name_set) # ==> set(['E', 'A', 'C', 'D', 'H', 'B', 'I', 'K'])二、清除所有元素的方法clear()
set也提供了 clear() 方法,可以快速清除set中的所有元素:
name_set = set(['J', 'E', 'A', 'C', 'D', 'H', 'B', 'I', 'K'])
name_set.clear()
print(name_set) # ==> set([])三、集合的子集和超集
s1 = set([1, 2, 3, 4, 5])
s2 = set([1, 2, 3, 4, 5, 6, 7, 8, 9])
# 判断s1是否为s2的子集:s1.issubset(s2) # ==> True
# 判断s2是否为s1的超集:s2.issuperset(s1) # ==> True四、判断集合是否重合
set提供 isdisjoint() 方法,可以快速判断两个集合是否有重合,如果有重合,返回False,否则返回True。
s1 = set([1, 2, 3, 4, 5])
s2 = set([1, 2, 3, 4, 5, 6, 7, 8, 9])
s1.isdisjoint(s2) # ==> False,因为有重复元素1、2、3、4、5查看全部 -
整数,浮点数、布尔值、空值0查看全部
-
list可以放入数字、字符串等数据类型,list不对放入其中的类型进行判断,也就是说,list可以同时放入任意类型的数据,这是Python这门语言决定的,因为Python是动态语言。
L = ['Alice', 66, 'Bob', True, 'False', 100]
对于list,我们可以直接把list的内容打印出来。
L = ['Alice', 66, 'Bob', True, 'False', 100] print(L)
查看全部 -
序列 从 0开始
指定对应名字必须用w=world 这种格式查看全部 -
remove()方法删除set元素:
set提供了 remove() 方法允许我们删除set中的元素:
name_set = set(['J', 'E', 'A', 'C', 'D', 'H', 'B', 'I', 'Kl'])
name_set.remove('J')
print(name_set) # ==> set(['E', 'A', 'C', 'D', 'H', 'B', 'I', 'K'])注:如果remove的元素不在set里面的话,那么将会引发错误。
因此,使用remove()方法,需要提前判断要remove()的元素是否在set里面,确保存在后,再进行remove。
查看全部 -
一、add()添加一个元素:
set提供了 add() 方法,我们可以使用add()方法,往set里面添加元素。
names = ['A', 'B', 'C', 'D', ]
name_set = set(names)
name_set.add('E')
print(name_set) # ==> set([ 'A', 'C', 'D', 'E', 'B'])注:对于set,如果添加一个已经存在的元素,不会报错,也不会改变什么。
二、update()添加多个元素:
set提供了update()方法,可以一次性给set添加多个元素。
names = ['A', 'B', 'C', 'D', 'E']
new_names = ['H', 'I', 'J', 'K']
name_set = set(names)
name_set.update(new_names) # ==> set(['J', 'E', 'A', 'C', 'D', 'H', 'B', 'I', 'K'])
print(name_set)查看全部 -
访问set中的某个元素实际上就是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在set中,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使用" in "来判断某个元素是否在set中:
比如,存储了班里同学名字的set:
names = ['Alice', 'Bob', 'Candy', 'David', 'Ellena']
name_set = set(names)请问'Alice'是班里面的同学吗:
'Alice' in name_set # ==> True
请问'Bobby'是班里面的同学吗:
'Bobby' in name_set # ==>False
请问'bob'是班里面的同学吗:
'bob' in name_set # ==> False
set元素是区分大小写的,必须大小写完全匹配,才能判断该元素在set里面。
查看全部 -
set里面的元素是不允许重复的,且set里面的元素是没有顺序的。
创建set的方式是使用set() ,并传入一个list,list的元素将会被转换成set的元素:s = set( [1, 4, 3, 2, 5] ) print(s) # ==> set( [1, 2, 3, 4, 5] )
打印的顺序和原始 list 的顺序有可能是不同的,因为set内部存储的元素是无序的。
另外,set不能包含重复的元素:
s = set([1, 4, 3, 2, 5, 4, 2, 3, 1])
print(s) # ==> set([1, 2, 3, 4, 5])查看全部 -
s1 = 'ABC' s2 = '123' for x in s1: for y in s2: print(x + y)
在上述代码中,对于外层循环,外层每循环1次,内层就会循环3次,因此,我们将会得到如下结果: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查看全部 -
L = [x * x for x in range(1, 100)]
print sum(L)
查看全部 -
整数:整数、二进制(只能用0,1)前缀0b、十六进制(0~9,abcdef)前缀ox
浮点数:例如1.2x10^9=1.2e9、0.000012=1.2e-5
字符串:例如’Hello World‘
布尔值:对与错,只有True、False(注意大小写)可以用and、or、not运算
空值: 用None表示、None不能理解0、None是一个特殊的控制
查看全部 -
# Enter a code# coding: utf-8
age=18
if age<18:
a="年龄为{}岁,未成年"
r=a.format(age)
print(r)
else:
a="年龄为{}岁,成年"
r=a.format(age)
print(r)
查看全部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