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元素不存在时,使用discard()并不会引发错误,所以使用discard()是更加高效的一个方法。
查看全部 -
set提供了remove()方法允许我们删除set中的元素。
查看全部 -
set提供了add()方法,我们可以使用add()方法,往set里面添加元素。
set提供了update()方法,可以一次性给set添加多个元素。
比如,新来了一批同学,名字分别是['Hally', 'Isen', 'Jenny', 'Karl'],则可以使用update()方法,批量往set中添加。查看全部 -
因此我们发现这个赋值语句其实有两个功能:
当key不存在时,往dict中添加对应的key: value元素。
当key存在时,会更新dict,用新的value替换原来的value。
查看全部 -
dict提供通过key找到对应value的功能,通过d[key]的形式,就可以得到对应的value。
dict本身提供get方法,把key当作参数传递给get方法,就可以获取对应的value,当key不存在时,也不会报错,而是返回None。
查看全部 -
tuple经常用于存放固定不变的数据。
count()方法用来统计tuple中某个元素出现的次数。
index()方法可以返回指定元素的下标,当一个元素多次重复出现时,则返回第一次出现的下标位置。
查看全部 -
pop()方法,pop()方法默认删除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并返回。
pop()方法,除了可以删除最后一个元素以外,pop()还可以接收一个参数,指定需要删除的元素的位置。
查看全部 -
append()方法总是将元素添加到list的尾部。
list的insert()方法,insert()方法和append()方法不一样,insert()方法需要两个参数,分别是需要插入的位置,以及需要插入的元素。
查看全部 -
在Python中,包括列表(list)、元组(tuple)、字典(dict)、集合(set)等,他们都可以放入多个元素,因此都可以算作是容器
list可以同时放入任意类型的数据,这是Python这门语言决定的,因为Python是动态语言
查看全部 -
s = 'ABCD'
for ch in s:
print(ch) # 注意缩进在上述代码中,ch是在for循环中定义的,意思是把字符串s中的每一个元素依次赋值给ch,然后再把ch打印出来,直到打印出字符串s的最后一个字符为止。
查看全部 -
这一系列条件判断会从上到下依次判断,如果某个判断为 True,执行完对应的代码块,后面的条件判断就直接忽略,不再执行了。
查看全部 -
切片需要在中括号[]中填入两个数字,中间用冒号分开,表示子串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并且这是半闭半开区间,不包括最后的位置
查看全部 -
如果要表示多行字符串,可以用'''...'''表示
查看全部 -
\n表示换行
\t 表示一个制表符
\\表示 \ 字符本身查看全部 -
Python把0、空字符串和None看成False,其他数值和非空字符串都看成True
not计算的优先级是高于and和or的
查看全部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