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set元素中每个元素都需进行大小写切换时,可通过使用for循环将set元素中每个元素进行赋值,后再通过切换大小写的方法将元素进行修改后才可输出切换大小写后的结果。
在例子中,可通过lower()方法将元素切换至小写后进行输出,公式如下:
names=['Alice', 'Bob', 'Candy', 'David', 'Ellena']#list列表 name_set=set(names)#切换成set元素 print(name_set)#输出set(['Bob', 'Ellena', 'Alice', 'Candy', 'David']) new_names=[ ] #新建一个空的list for i in name_set: #将set元素一次赋值给i n=i.lower( ) #通过lower()方法将i的元素切换成小写模式,n即表示小写的i的元素 new_name.append(n)#使用append()方法将n表示的元素追加到空list m=set(new_names)#后再通过set()方法将list元素切换成set元素 print(m) #输出set元素为小写set(['bob', 'ellena', 'alice', 'candy', 'david'])
查看全部 -
由于set中的元素是无序的,因此不能通过索引来进行访问元素。访问set元素时可通过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在set中,这时可使用in来判断某个元素是否在set中。
Python还提供了以下几种方法:
(1)将字母切换成大写使用upper()方法
(2)将字母切换成小写使用lower()方法
(3)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使用capitalize()方法
(4)所有单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使用title()方法
注:set元素中需要区分大小写,判读某个元素时须元素大小写完全匹配才可判断该元素在set里面。
查看全部 -
*乘
%取余
/除
//地板除
查看全部 -
打开命令行窗口(通过快捷键Win+R打开运行窗口,输入cmd即可进入命令行窗口)
输入python进入python运行环境(正确的python运行环境会有>>>的提示)
输入你的第一行Python代码print('Hello World'),回车即可运行,第一次运行,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注意在Hello World前后都有单引号'
print和>>>不可以有空格
注意(、)、'、')均为英文字符
# 键盘win + R 输入cmd 进入命令指示行窗口 输入Python进入Python运行环境 正确的运行环境有>>>提示
进入Python第一行代码 输入 print(`Hello Python`)回车即可运行 输出结果为查看全部 -
index()方法可以返回指定元素的下标,当一个元素多次重复出现时,则返回第一次出现的下标位置。
T = (1, 1, 2, 2, 3, 3, 1, 3, 5, 7, 9) print(T.count(1)) # ==> 3 print(T.count(5)) # ==> 1
count()方法用来统计tuple中某个元素出现的次数。
T = (1, 1, 2, 2, 3, 3, 1, 3, 5, 7, 9) T.index(9) # ==> 10 T.index(5) # ==> 8 T.index(1) # ==> 0 # 多次出现,返回第一次出现的位置
查看全部 -
set与list类似,拥有一系列元素,但set与list不同的是,set中元素不可重复,但list可以包含相同的元素,且set中的元素是无序的,而list是有序的。
创建set的方式是使用set(),在set的括号()内传入一个list,list的元素会被转化为set的元素。
在set中,若打印的元素中包含重复的元素时,则相同的元素只会保留一个,其他重复元素会被删除。
s = set([1, 4, 3, 2, 5]) #set,在括号内添加一个list print(s) # ==> set([1, 2, 3, 4, 5])#将list列表内容转化为set打印出来
上述打印的形式类似 list, 但它不是 list,仔细看还可以发现,打印的顺序和原始 list 的顺序有可能是不同的,因为set内部存储的元素是无序的。
注:在3.9后的版本中打印set时输出结果看起来像dict的输出类型,但它确实就是set,这仅仅是打印的出来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查看全部 -
常见的编辑器包括Sublime Text3,Visual Code,PyCharm等查看全部
-
在dict中,使用keys()方法,可以返回dict中的所有key,在删除某个元素时,可通过keys()方法判断需要删除的元素是否在dict中,可通过keys()方法进行运行,使得即使指定的key不存在时,系统也不会出现运行错误。
例子:使用if-else语句,判断计算
d={'Alice': 45,'Bob': 60,'Candy': 75,'David': 86,'Ellena': 49}#dict name='Mimi' #指定删除的元素 if name in d.keys(): #假设指定删除元素在keys列表中 d.pop(name) #系统运行True,删除指定元素 print(d) #输出剩下元素 else: #若指定元素不存在keys列表中,则输出另外的结果false print('{} not in d'.format(name)) #==》输出Mimi not in d在例子中,keys返回的所有元素中,不存在指定删除的'Mimi'元素,因此返回false的结果;若指定删除元素存在keys中时则返回true结果。
通过if-else删除keys中的元素,即使指定元素不在keys内,可通过else方法返回另一种结果而使得计算机不出现运行错误
查看全部 -
dict提供pop()方法,可快速删除元素。
pop()方法需要指定需要删除的元素的key,同时返回对应的value。
pop()方法的参数时dict中的key,当key指定的元素不存在时,同样会引起Python运行错误。
查看全部 -
以d={'Alice': [45], 'Bob': [60], 'Candy': [75]},Alice、Bob、Candy的最近三次的成绩分别是[50, 61, 66],[80, 61, 66],[88, 75, 90],请更新dict,使得dict可以保存同学多次的成绩为例。
在dict中添加新元素可使用如下公式:
(1)使用赋值方法:将同学最近的成绩更新至dict
d={'Alice': [45],'Bob': [60],'Candy': [75]} #原dict列表 d['Alice']=[50,61,66] #使用赋值方法将value更新至key d['Bob']=[80,61,66] #d代表着原dict列表,d后面跟随的中括号[ ]内内容就是需要修改的key d['Candy']=[88,75,90] print(d) #==》{'Alice': [50, 61, 66], 'Bob': [80, 61, 66], 'Candy': [88, 75, 90]}(2)使用for循环,将同学们所有的成绩更新至dict列表
d = {'Alice': [45],'Bob': [60],'Candy': [75]} #原dict,包含元素 l = ([50, 61, 66],[80, 61, 66],[88, 75, 90]) #tuple容器,内含三个list 列表,需要添加的新元素 v=0 #设v,表示列表内的第一个元素 for c in d: #将dict元素依次赋值 for s in l[v]: #将tuple中每个元素从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赋予s d[c].append(s) #使用append()方法依次添加至被赋值了的dict元素 v+=1 #元素重复添加,直到添加结束 print(d) #==》输出计算结果为:{'Alice': [45, 50, 61, 66], 'Bob': [60, 80, 61, 66], 'Candy': [75, 88, 75, 90]},为同学的所有成绩。 key:value
查看全部 -
dict是可变的,可以往dict中添加新的key:value。
添加新的key:value时,可以使用赋值语句往里面添加元素。
赋值语句:
dict[‘Mimi’]= 85 #使用赋值添加新元素,[‘Mimi’]就是新的key,85就mimi所对应的内容
value可以是任意类型的元素,可以是list、tuple等。若需要添加的新key:value中value所对应的元素较多时,可使用赋值语句在dict中添加list列表。
查看全部 -
吉多·范罗苏姆1989年发明查看全部
-
dict提供通过key找到对应的value的功能,通过dict[key]的形式,可获得对应value。该功能与list列表通过下标的方式找到对应的位置的元素是类似的。
在dict中,对应的key不存在时,Python运行会引发错误,因此在通过key查找对应的value时,应先判断key是否存在。
除了通过key获取对应的value之外,还可以通过get方法来获取。
get方法中,通过把key传递给get方法,也可以获取对应的value,当key不存在时,也不会出现报错同时会返回None。
get方法公式为:print(dict.get(key))。
get方法在代码实现上更加简单且不会引起错误,因此更推荐用get方法获取dict的元素。
查看全部 -
添加新的dict:
S={ 'Alice': 45, 'Bob': 60, 'Candy': 75, #S为原有的dict分组 'David': 86, 'Ellena': 49 } S['Gaven']=86 # 添加新的组,key映射value,‘Gaven’为新的key,86为新的valen print(S) 输出==》{'Alice': 45, 'Bob': 60, 'Candy': 75, 'David': 86, 'Ellena': 49, 'Gaven': 86}注:在Python3.5以前的版本中,dict打印出的结果是无序的,结果随机排列,但对应的key:valen不会发生改变,在Python3.6以后的版本中dict才是有序的。
查看全部 -
dict用来保存Python程序中的映射,以学生和学习成绩为例,使用dict可以用来保存学生所对应的学习成绩的映射:“学生”->“成绩”,将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标到学生身上。
在dict中,每一项包含一个key和一个value,key和value是对应的,例子中,key代表着学生,value代表着学习成绩。
使用花括号{ }来表示为一个dict,key和value之间使用冒号:进行分割,每一组key:value的最后使用逗号,表示为这一组的结束,有多组key:value时,最后一组无需使用逗号来表示结束。
例:
d = { 'Alice': 45, 'Bob': 60, 'Candy': 75, 'David': 86, 'Ellena': 49 }在上述例子中,一共有五组key:value,前四组都需要添加逗号,最后一组无需使用。
定义dict:
d=dict() print(d)={ }定义的同时需要在函数内添加数据,否则会默认获得一个空dict
查看全部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