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mplate 模板
format 板式
template.format
查看全部 -
跳过后续循环代码,继续下一次循环
使用continue,我们可以控制循环继续下去,并跳过continue后面的逻辑。
查看全部 -
Python添加dict元素
value可以是任意类型的元素,可以是list、tuple等,假如Mimi近两次成绩分别是72,73,Dodo近两次的成绩分别是88,90,则可以使用赋值语句往dict中添加list元素。
d['Mimi'] = [72, 73]
d['Dodo'] = [88, 90]
print(d)如果Mimi、Dodo的第三次成绩也出来了,分别是75,90,则可以先通过key把对应的value查询出来,然后再往类型是list的value中添加第三次的成绩。
d['Mimi'].append(75)
d['Dodo'].append(90)
print(d)查看全部 -
二进制数只使用数字0、1表示,在Python中,二进制:0b。
十六进制数除了0~9十个数字以外,还使用a、b、c、d、e、f,十六进制:0x。
字符串对应生活中的就是非数字类型的内容。比如一个句子,一段话一个布尔值只有True、False两种值,要么是True,要么是False。
布尔值对应于生活中的就是对和错。
布尔值可以用and、or和not运算(注意and,or,not都是Python语言本身的关键字)。
and运算是与运算,只有所有都为 True,and运算结果才是 True。
or运算是或运算,只要其中有一个为 True,or 运算结果就是 True。
not运算是非运算,它是一个单目运算符,把 True 变成 False,False 变成 True。
空值是Python里一个特殊的值,用None表示。None和0是不一样的。
浮点数即小数 ,10用e替代
查看全部 -
python的dict就是专门保存这种映射的,使用dict可以方便的保存“名字”->“成绩”的映射
在dict中,每一项包含一个key和一个value,key和value是一一对应的,在解决上面的问题中,我们可以使用名字作为key,成绩作为value,那么dict的定义如下:
d = {
'Alice': 45,
'Bob': 60,
'Candy': 75,
'David': 86,
'Ellena': 49
}在定义里,我们使用花括号{}表示这是一个dict,然后key和value之间使用冒号:分割,并且每一组key:value的最后,以逗号,表示这一组的结束。
查看全部 -
tuple里面包含list,导致tuple是可变的
查看全部 -
直接替换list,是不行的
查看全部 -
对于tuple,它和list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是tuple是不可变的,tuple里面的元素,也是不可替换的。但是这针对的是仅包含基础数据类型(数字类型、布尔类型、字符串类型)的数据,对于组合数据类型,则不受这个约束。
eg:T = (1, 'CH', [3, 4]),修改第三个元素
T = (1, 'CH', [3, 4])
L = T[2]
print(L) # ==> [3, 4]
# 尝试替换L中的元素
L[1] = 40
print(L) # ==> [3, 40]
print(T) # ==> (1, 'CH', [3, 40])查看全部 -
在Python中,布尔类型还可以与其他数据类型(字符串,数字等)做 and、or和not运算,请看下面的代码:
a = True
print(a and 0 or 99) # ==> 99得到的计算结果不是布尔类型,而是数字99,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Python把0、空字符串和None看成False,其他数值和非空字符串都看成True,所以:
True and 0计算结果是0
继续计算0 or 99计算结果是 99
因此,结果是99。
需要注意的是,not计算的优先级是高于and和or的。查看全部 -
访问tuple元素的其他方法
count()方法:用来统计tuple中某个元素出现的次数
T = (1, 1, 2, 2, 3, 3, 1, 3, 5, 7, 9)
print(T.count(1)) # ==> 3
print(T.count(5)) # ==> 1对于不存在的元素,count方法不会报错,而是返回0,这是合理的,因为元组里面有0个不存在的元素
index()方法:可以返回指定元素的下标,当一个元素多次重复出现时,则返回第一次出现的下标位置
T = (1, 1, 2, 2, 3, 3, 1, 3, 5, 7, 9)
T.index(9) # ==> 10
T.index(5) # ==> 8
T.index(1) # ==> 0 # 多次出现,返回第一次出现的位置当指定的元素不存在时,使用index()方法Python会报错
查看全部 -
T = ('Alice', 'Bob', 'Candy', 'David', 'Ellena')
# 通过下标的方式访问元素
print(T[0]) # ==> Alice
print(T[4]) # ==> Ellena
# 切片
print(T[1:3]) # ==> ('Bob', 'Candy')
将列表转换成元组:L = ['Alice', 'Bob', 'Candy', 'David', 'Ellena']
print(L) # ==> ['Alice', 'Bob', 'Candy', 'David', 'Ellena']
T = tuple(L)
print(T) # ==> ('Alice', 'Bob', 'Candy', 'David', 'Ellena')
列表数据类型,也可以把元组转换成列表:T = ('Alice', 'Bob', 'Candy', 'David', 'Ellena')
print(T) # ==> ('Alice', 'Bob', 'Candy', 'David', 'Ellena')
L = list(T)
print(L) # ==> ['Alice', 'Bob', 'Candy', 'David', 'Ellena']查看全部 -
tuple(元组)和list(列表)不一样的是,tuple是固定不变的,一旦变成tuple,tuple中的每一个元素都不可被改变,同时也不能再往tuple中添加数据,而list是可以的
定义元组的方式是使用小括号()将元组内的元素括起来
查看全部 -
1.因为Python把0、空字符串和None看成False查看全部
-
Python替换list中的元素
L = ['Alice', 'Bob', 'Candy', 'David', 'Ellena']
L[2] = 'Canlina'
print(L)==>L = ['Alice', 'Bob', 'Canlina', 'David', 'Ellena']查看全部 -
Python从list删除元素
pop()方法:pop()方法默认删除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并返回。
eg:L = ['Alice', 'Bob', 'Candy', 'David', 'Ellena']
name = L.pop()
print(name) # ==> Ellena
print(L) # ==> L = ['Alice', 'Bob', 'Candy', 'David']除了可以删除最后一个元素以外,pop()还可以接收一个参数,指定需要删除的元素的位置.
L = ['Alice', 'Bob', 'Candy', 'David', 'Ellena']
name = L.pop(2)
print(name) # ==> Candy
print(L) # ==> ['Alice', 'Bob', 'David', 'Ellena']查看全部
举报